主頁 >  情緒管理 >  心理輔導|即Check自己是否購物狂 精神科醫生拆解5大病態性購物特徵

心理輔導|即Check自己是否購物狂 精神科醫生拆解5大病態性購物特徵

編輯部
編輯: 編輯部
日期: 2023-02-20

購物是不少香港人的減壓之道,但是買東西買到欲罷不能,甚至影響情緒、人際關係及財政的話,就要小心自己變成購物狂(Shopaholic)。精神科專科劉潔玲醫生指出,童年經驗與個人性格,皆可決定一個人會否成為購物狂。「有些人生長於貧窮家庭,缺乏物質享受,長大後便想擁有以往缺少的一切。另外,若然父母過分物質主義,每次獎勵子女亦以送禮為主,孩子也會以為擁有物質是種獎勵。當然,本身自尊心較低或屬於完美主義者,也容易以物質來提升自信心。」劉潔玲醫生亦表示,也有購物狂因為腦細胞之間傳遞訊息的化學物質失衡,從而影響控制衝動的能力,難以停下手不買。

5個病態購物特徵

購物本是開心事,可帶來愉悅感,也是推動我們勤力工作的原動力。不過,若然去到病態地步,便會對生活及情緒構成極大影響。劉潔玲醫生列出了五項病態購物的特徵,你又有否中了幾項?

「第一是非理性購物,患者明知並不需要,仍然大量購買;第二是經常有購物衝動,每次外出一定要帶戰利品回家。第三是無法控制購物行為,不買就不安,買了就舒暢,但回家後可能深感後悔。第四是無視後果,即使自知財政困難,或家中空間有限,但仍然繼續狂買。第五是購物帶來各種不良影響,除了損失金錢和時間,亦影響與家人的關係,或是自己有強烈自責感。」若然五種特徵有齊,可以算是極端病態,但劉潔玲醫生提醒,只要自己及家人認為購物行為不對勁,其實已代表出現問題,應尋求專業人士的輔導。

瘋狂網購希望天天收件開箱

年輕的李小姐(化名)熱愛網購,她每天都要收到包裹,最享受拆箱時的感覺;然而貨品不符合要求的話,便會相當失落。原來李小姐因為有社交困難,無法適應學校生活,以致患上抑鬱症,只好停學並成為補習老師;她習慣將所有薪水花在網購上,才可自我慰藉。七十歲的張老太(化名)於多年前離婚,此後便無法控制買衣服的衝動,她每次可以購買多件,甚至重複購買;張老太向女兒辯稱會將衣服送人,但家中仍有大量存貨。她的病態購物行為令女兒十分困擾,以致女兒要向精神科醫生求診,才揭發母親的病態行為。

解開心結不再胡亂購物

劉潔玲醫生解釋,儘管上述兩位患者都是非理性購物,但成因可以完全不同。「身為醫生,必須尋根究柢,找回患者購物失控的原因。」透過進行心理輔導,解開心結,瘋狂購物的行為一般也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至於因為腦細胞之間傳遞訊息的化學物質失衡而導致的病態購物,醫生可處方藥物如血清素回收抑制劑,以控制患者的衝動能力。

手機支付

付錢前停一停想一想

購物習慣是日積月累而來,因此劉潔玲醫生也會提供貼士,幫助購物狂逐漸改善消費方式。「我不會強行要求患者取消信用卡,但應規定限額。我也會建議他們記下每月開支及收入,讓他們知道節省金錢後,可以用來做更有意義的事。另外購物狂也要列出『需要』及『想要』的東西,按清單而買「需要」的物件;每購買一件貨品也要在清單標示,讓他們有完成任務的滿足感。」劉潔玲醫生表示,若然自知無法控制購買衝動,須減少逛商場或在大減價季節減少外出。必要時也可請求克制力強的親朋好友阻止自己,以防荷包失守。

最重要的是,大家要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首先要了解很想擁有某件物件不是罪過,但要學懂先儲錢再購買,而非追求立刻擁有。「我們也要建立興趣,透過健康而毋須花大錢的活動減壓,毋須將全副心神放於購物之上。」

Text:Suki

48564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