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情緒管理 >  精神健康|早期介入心理健康支援服務 調查揭逾7成求助者情緒症狀顯著改善

精神健康|早期介入心理健康支援服務 調查揭逾7成求助者情緒症狀顯著改善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4-11-19

精神健康|早期介入心理健康支援服務 調查揭逾7成求助者情緒症狀顯著改善

香港精神健康問題日趨嚴重,由2017至2022年,香港人的精神健康指數已連續五年不合格 。而截至今年9月底,公營醫院的精神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最長可達約2年(104星期)。其實除了精神科或臨床心理專科服務外,近年不少國家地均採用「階梯支援模式」,按求助者的情緒困擾程度去決定提供不同密度的精神健康服務。有精神健康慈善機構就推出低密度心理支援服務,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專業、以一對一會談為主的低密度心理支援,助他們舒緩情緒困擾。

精神健康|早期介入心理健康支援服務 調查揭逾7成求助者情緒症狀顯著改善

香港心聆(Mind HK)由2022年起推出「社區心活指南計劃」,今年更將此項服務推廣至成年人,其成效評估顯示,逾7成有抑鬱或焦慮徵狀的求助者在接受治療後情況明顯好轉;更有近6成半較嚴重求助者,在接受兩節或以上治療後復元。

另亦培訓「心理健康主任」為有輕微至中等抑鬱或焦慮徵狀人士提供評估及早期介入服務,即約6至8節的低密度心理支援,相信有助更多有需要的市民得到免費且及時的專業心理支援。由香港心聆所培訓的心理健康主任均已接受約140小時的密集式培訓,並於9個月內完成至少120小時、受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監督的臨床實習,確保他們的服務質素。

在2023至2024年期間,香港心聆就首次培訓了30名專門為18至65歲成年人提供治療的「心理健康主任」。在計劃的八個月內,每位心理健康主任約跟進15至16位求助者(中位數),平均輪候服務中位數時間為13日。

有助改善心理健康及狀態

香港心聆首席臨床顧問何振宇博士表示:「有269名求助者的抑鬱和焦慮徵狀已達臨床確診水平,而當中超過八成人完成整個低密度心理治療,接近6成半在接受兩節或以上治療後復元,另有超過7成人的情緒症狀有顯著改善。不少求助者在健康、工作及社交能力,及認知靈活性方面有明顯改善,並減少逃避面對情緒。結果顯示iACT計劃的心理支援服務對求助者普遍有正面作用,有助他們改善心理健康及狀態,尤其是完成所有節數(共六節)的求助者其治療果效更佳。數據分析亦顯示,心理健康主任所跟進的個案在復元率方面並無顯著差異,這代表在接受相關培訓及定期臨床督導,心理健康主任夠提供一致且高質素的服務。」

精神健康|早期介入心理健康支援服務 調查揭逾7成求助者情緒症狀顯著改善

過來人擔任心理健康主任一角

大部分iACT計劃的心理健康主任持有心理學或相關方面學位,其中更有曾經歷過情緒困擾的過來人,故希望接受培訓,利用專業知識及自身經驗幫助他人。從事保險業十多年、曾患抑鬱症的Joby就是其中一員。

自言從小便缺乏自信的Joby,常懷疑自己和過度思考,十多年前更因背部嚴重受傷而失去工作能力,最終患上抑鬱症。她稱:「起初我看醫生並服用藥物,情況一度好轉,豈料醫生為我減低藥物劑量後,病情卻開始惡化,有一晚甚至為了停止那種沮喪和痛苦感而嘗試自殺。這次經歷改變了我的人生,我更積極尋求援助與接受各類型治療,最終用了3年時間復元。往後我對心理支援非常感興趣,而當我得知iACT計劃,便毫不猶疑參加。培訓內容完整並有專業指導,令我更有信心幫助他人。」

香港心聆行政總裁凌悅雯博士寄語:「連同去年針對青少年的培訓,iACT計劃至今已培訓了127名心理健康主任,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心理支援服務。我們會繼續擴展iACT計劃,期望至2026年可總共培訓至少180名心理健康主任,令低密度心理治療普及,讓更多人可盡快從情緒困擾的漩渦中走出來,提升香港人的精神健康水平,致力確保沒有人需要獨自面對精神問題。」

673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