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是「無胃口」?何時是厭食症?
編輯: Chanel Chan
日期: 2014-01-24
飲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部份,除了維持生命外,很多人也視飲食為生活一大享受,我們亦可從飲食習慣了解一個人的心理狀態。
心情開朗、愉快輕鬆的人,胃口自然好;相反,心情低落、鬱鬱不歡的人,食量也會減少。飲食習慣的改變是情緒病的病徵之一;另外,飲食失調本身也被界定為疾病之一。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出版的《國際病症分類法》(第十版),厭食症與暴食症有清楚的定義:厭食症患者的體重是正常體重85%或以下,但仍覺自己過胖;他們會避免吃致肥食物,再為自己訂下較低的體重標準。另外,男士可能對性喪失興趣或出現性障礙,女士或會出現閉經問題。
暴食症的患者則會有重覆的暴食行為,在最少三個月內對進食有強烈的渴求,至少一星期兩次在短時間內進食大量食物。而且,患者會嘗試用不同方法抵銷暴食帶來的後果:包括自我誘發嘔吐、間歇性絕食和服用減肥藥、甲狀腺藥或利尿藥等,因他們也會覺得自己過胖,害怕體重上升。
均衡的飲食對身心健康都很重要,如發現以上飲食失調的病徵,便要及早求醫,不要延誤診治。
轉載自:《知「心」防病-心理健康就是福》,香港心理衛生會編著,天地圖書出版。
撰文:精神科專科醫生黃宗顯
立即到厭食症區跟其他同病相連人進行分享及討論。
3016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