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情緒管理 >  港大研究:社會活動增抑鬱風險 不斷看新聞令症狀加深

港大研究:社會活動增抑鬱風險 不斷看新聞令症狀加深

Florence
編輯: Florence
日期: 2019-07-25

最近的逃犯條例草案(反送中條例)令不少港人心繫政治,除了參與遊行或製作連儂牆,每天亦接收海量新聞及資訊,令人透不過氣來,甚至影響情緒。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愛+人」由2009年至今於多個大型社會活動進行調查,報告指現時「反送中」事件期間,疑似患有抑鬱症的比率,比起2014年「佔中」事件為高。關心時事之餘,我們亦要注意自己及身邊人的精神健康,勿讓情緒病乘虛而入﹗



部分圖片:網上圖片

十年研究香港抑鬱症演變軌跡



研究團隊於在2009年3月至2019年7月7日,於大型社會活動發生前後及期間,共進行8次調查,內容包括評估疑似患有抑鬱症和自殺想法的患病率、比較和跟蹤先前及當今的評估、了解精神病在不同時間的特徵,讓高危群組得到特別的關注。



其實早在佔中時期,研究團隊已發現社會活動與抑鬱症徵狀的數字增加有關。香港最近因反送中引起多次抗議活動,令更多人關注市民因事件所受的困擾,以及最近的自殺個案。

研究發現抑鬱個案上升



8次調查包括2014年的第3和第4輪,以及2019年的第8輪。於最後一次調查中,共有一千二百多人接受病人健康問卷-9(PHQ-9 )的電話訪問,評估過去兩周受訪者的抑鬱症狀和自殺意念,以檢測疑似患有抑鬱症及潛在自殺風險的變化。



結果顯示,2011至2014年疑似患有抑鬱症的患病率為1.3%,2014年佔中期間升至5.3%;至於2019年6至7月反對逃犯條例草案期間則已經增加至9.1%。無論有否參與6月9、16日或7月1日的遊行,或是普遍支持草案,亦可能出現疑似患有抑鬱症狀。

避免太沉溺看新聞



研究團隊綜合結果後建議,大眾應該認真聆聽年輕人的聲音,了解他們的想法。同時不要忽視年紀較大的群組,他們也可能因社會活動而精神困擾;尤其教育程度及經濟狀況較低的人群。此外,男性比女性的精神健康一般較差,也需特別留意。



社會活動仍未結束,在現在及之後,應避免過於沉溺看新聞和社交媒體。若能在社交上獲得支持,以及減低家庭及社會裡的政治衝突,有助減輕不利的精神健康影響。

留意有否抑鬱症狀



應注意自己或身邊親友最近可有抑鬱症狀,如有並情況持續,甚至惡化,影響日常生活、求學或工作,就要盡快尋求精神科醫生或相關專家幫助︰



1.持續情緒低落或沒精打采
2.對世事提不起興趣,甚至包括喜愛的事物
3.失眠或睡眠質素下降
4.食慾下降
5.經常有負面想法,例如內疚感、無助感、覺得自己亳無價值或無希望等
6.有想過甚至計劃自殘

5388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