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快樂家庭 >  快樂,不是傳說!

快樂,不是傳說!

May Chan
編輯: May Chan
日期: 2013-01-03

新年伊始,互相道賀之時總少不了一句「新年快樂」。快樂,來自自己的心境,也來自周遭如家人、朋友間的關係,尤其父母就是年幼子女的一切,家長的心情和態度,可以扭轉子女對事物的看法;同樣面對一件事情,家庭的氣氛也會因為家長的心態而轉變。

撰文: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陳慧敏

記得多年前曾看過意大利電影《一個快樂的傳說》。故事講述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納粹集中營。天生幽默的父親不忍年僅五歲的兒子飽受驚恐,遂利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扯謊說他們正身處一個遊戲當中,必須接受集中營中種種規矩,以換得分數,贏取最後大獎。

圖:《一個快樂的傳說》劇照

故事或許有點跨張,卻道出感人的親子情,及父母親的確有能力改變子女對事物的看法。現今的父母想盡辦法給予子女最好的,依筆者看,能培育他們有一顆積極正面的心態才是最好不過的,就如教他捕魚的同時,也教他遇上魚網穿了、甚至風浪來到時應以哪種態度面對。

我們未必天生有一顆樂觀的心態或超卓的想像力,但正面和積極的態度是可以培養出來,我們可以取經自近年流行的正向心理學。

另一方面,也可以從留意我們的言語出發,看看自己有沒有發出負面訊息。小孩子會完完全全地接收家長給他們的每字每句,且像海綿般吸收並按字面來理解。記得多年前聽見一位祖母,教訓4歲的外孫女吃東西時不要用手,便著她不要「落手落腳」。外孫女不明所以地回應:「我都無落腳」。

又有一次筆者5歲的小兒子不小心碰到哥哥,我教他向哥哥道歉說「對不起,我沒有心的」。小兒不願說,我以為他不願意認錯。原來他不認同那句說話,他說「我沒有心,即是我沒有了心臟」。

多少時候,我們只是習慣性地把從前聽到、學到教養方法,依樣畫葫蘆地傳授給我們的下一代,沒有深究小朋友是如何理解我們的說話。如果我們從前吸收的是正面積極的,我們便能把正面積極的傳給子女。但如果是負面的,便會同樣把負面的訊息傳給他們,也影響了我們對待他們的態度。如把形容子女「反叛」改為「有主見」,便會帶領我們正面一點看待子女不合作的情況。

同樣地家長留意管教時不要單單責罵,要提供可選擇的方法,便能驅使子女轉為解決問題。例如,當小朋友們爭玩具時,除了用一句:「如果玩到要爭便不要玩了」來帶出斬腳趾避沙蟲的心態,倒不如說:「既然大家都想玩,玩具又只得一個,不如大家想個辦法,怎樣讓大家一起玩吧」,繼而按小朋友的年齡提供可行的方案。

總括而言,家長可以先從改變自己心態開始,然後找出一些習慣性而又負面的管教語句。至於如何找出自己的態度和負面管教語句,可以從觀察子女跟別人相處開始,他們有時也會像鏡子般,反照我們的表現。

1200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