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鼽 (過敏性鼻炎) | 從肺、脾、腎入手 中醫教你3大方法增強體質

鼻敏感,醫學術語稱之為過敏性鼻炎,是一種常見的上呼吸道疾病。本病屬於中醫的「鼻鼽」範疇,與肺脾腎三臟有較密切的關係,以突然和反復發作的鼻癢、打噴嚏、流清涕、鼻塞為臨床表現。既可常年發病,亦可呈季節性發作,以春冬兩季較為嚴重。
27411次閱讀
鼻敏感,醫學術語稱之為過敏性鼻炎,是一種常見的上呼吸道疾病。本病屬於中醫的「鼻鼽」範疇,與肺脾腎三臟有較密切的關係,以突然和反復發作的鼻癢、打噴嚏、流清涕、鼻塞為臨床表現。既可常年發病,亦可呈季節性發作,以春冬兩季較為嚴重。
巢元方於《諸病源候論.鼻病諸候》曰:「肺氣通於鼻,其臟有冷,冷隨氣入乘於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揭示此病與肺臟及寒邪有密切關係。按照中醫基礎理論,防治本病需特別注意肺脾腎三臟功能。
臨床常見證型如下:
證候:鼻癢、噴嚏頻作,鼻塞,遇風或天氣變化加重,平素易感冒,自汗惡風,氣短懶言,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弱。
治法:益氣固表。
方藥:玉屏風散加減。
證候:鼻塞,鼻癢,清涕稀白量多,面色萎黃,乏力,少氣懶言,納差便溏,舌淡胖有齒痕,苔白,脈緩弱。
治法:益氣健脾,升陽通竅。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
證候:鼻鼽於冬季易發,清涕長流如水,面色蒼白,形寒怕冷,腰膝酸軟,小便清長,耳鳴,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溫補腎陽,固腎納氣。
方藥:金匱腎氣丸加減。
證候:鼻癢,噴嚏頻作,流清涕,鼻塞,常在悶熱天氣發作。全身或見咳嗽,咽癢,口亁煩熱,舌質紅,苔薄黃,脈數。
治法:清宣肺氣,通利鼻竅。
方藥:辛夷清肺飲加減。
*注意:以上方藥僅供參考,服用前需諮詢註冊中醫師之意見。
本病雖無性命之憂,但接連的鼻水及噴嚏實在令人困擾。《素問.刺法論》有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雖然空氣污染容易誘發鼻鼽,但本病的發作與個人體質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肺脾腎功能強健,肺能主氣,脾能生氣,腎能納氣,縱有邪客,正氣亦能驅邪外出,不致遷延成痼疾。因此,日常護理及增強體質亦不容忽視。
鼻鼽是一種慢性及復發性疾病,臨床上表現多端,中醫治療需辨清寒熱虛實,有無兼夾外感。部份病人更可併發鼻竇炎、鼻息肉、哮喘等病。病情嚴重者應及早求醫,以免延誤病情。
資料提供:註冊中醫師陳安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