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鬱到病 | 身心互通!情緒和心理健康問題如何影響生理健康?研究:積極情緒令人更長壽

鬱到病 | 身心互通!情緒和心理健康問題如何影響生理健康?研究:積極情緒令人更長壽

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部
香港心理學會支部
日期: 2024-10-23

鬱到病-身心症-腸易激-心理如何影響生理-輔導心理學家

身心之間的緊密聯繫是心理學與醫學領域中的一個重要議題,早在二百多年前,德國醫生Heinroth(1773-1843)首先提出「身心症」(psychosomatic)這概念,情緒狀態不僅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還對生理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情緒反應可以激發一系列的生理反應,例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以及交感神經系統的活躍,這些都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在感到緊張、焦慮或恐懼時,會出現心臟劇烈跳動、坐立不安或失眠等情況。在悲哀、抑鬱和極度失落時,胸悶、胃痛、目眩等不適亦會一一來敲門。

焦慮壓力情緒可誘發腸胃問題

在臨床實踐中,筆者經常遇到來訪者未能察覺自己心理健康受到威脅的情況。許多求助者的動機源於身體症狀的出現,例如在緊張情況下,腸胃會出現「騎呢咕嚕」的感覺,繼而急切地需要上廁所。起初,這些個案常常擔心自己的腸胃出現問題,急切尋求醫生的幫助。然而,當進行腸鏡或胃鏡檢查時,卻未發現任何異常,醫生最終建議他們尋求心理方面的支持,以處理壓力問題。腸易激綜合症(IBS)是一種腸道功能紊亂的症狀,與情緒狀態密切相關。腸道被稱為“第二大腦”,對情緒的變化特別敏感。根據養和醫院臨床醫療心理學中心的李永浩博士和馮淑敏博士的研究,心理壓力會影響神經功能、內分泌和免疫系統,進而激化腸道活動,顯示腸易激的發病不僅是生理問題,還與情緒的焦慮和壓力有關(明報健康網,2019)。

此外,根據中文大學和輔導教師協會於2021年發表的研究,近25%的受訪學生及10%的家長報告有中等至嚴重程度的腸易激症狀。研究發現,家長與子女在腸易激症狀、焦慮及抑鬱症狀上的嚴重程度有明顯的相互影響。負責該研究的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教授胡志遠指出,全港約有28至30萬成年人患有嚴重腸易激綜合症。在青少年腸易激患者中,48.9%有抑鬱症狀,40.3%有焦慮症狀(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2021)。這些身體的警訊提醒我們,是時候靜下心來,聆聽身心的需求。

鬱到病-身心症-腸易激-心理如何影響生理-輔導心理學家

身心症 | 情緒和心理健康問題如何影響生理健康?

簡單來說,情緒和心理健康問題對生理健康的影響還有幾方面:

1. 免疫系統的抑制

心理問題,如長期的壓力會促使身體釋放過多的皮質醇,而過多的皮質醇會抑制免疫系統的功能,使身體對感染和疾病的抵抗力降低。研究顯示,較高的皮質醇水平會減少白血球的生成,會導致免疫系統被抑制。因此,心理壓力與感冒、流感等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率有著密切的關係(Cay et al., 2018)。

2. 心血管健康的危機

心理健康問題也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焦慮和抑鬱症狀會引發心跳加速和血壓升高,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根據2023年1月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期刊》的研究指出,抑鬱症與較高風險的心血管疾病以及不良的心血管健康狀況有關(Kwapong et al., 2023),長期的心理壓力亦與動脈硬化有密切關係,有機會引發心臟病和中風。

3. 消化系統的影響

心理健康問題對消化系統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焦慮和壓力常常會引起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等問題。情緒波動可能使人食慾不振或暴飲暴食,進一步影響消化系統的健康。

4. 內分泌系統的失衡

心理問題還會導致內分泌系統的失衡,影響荷爾蒙的正常分泌(Salvador et al., 2019)。例如,焦慮和抑鬱可能會影響女性的月經週期,導致經前綜合症(PMS)或更年期症狀的加重。

5. 慢性疼痛與心理健康

許多慢性疼痛症狀,如纖維肌痛症,與心理健康問題密切相關。這些疼痛症狀不僅影響生理健康,還會加重心理負擔,形成惡性循環。

鬱到病-身心症-腸易激-心理如何影響生理-輔導心理學家

研究指積極情緒令人更長壽

身心問題相互影響,無形的壓力能引發多種身心症狀。相對地,良好的情緒狀態,如愉悅、親密感和滿足感,則能夠放鬆神經系統,增強記憶力,並減少心臟的壓力。保持心境開朗的人更能積極負責自己的健康,擁有更強的免疫力和更長的壽命。根據2001年肯塔基大學的研究,研究人員分析了180名在1917年前出生的美國聖母院修道院修女的自傳,發現積極情緒的內容與壽命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那些情感表達較為積極的修女(最高25%)平均比情感表達較為消極的修女(最低25%)多活10年,而負面情緒則未顯示出與壽命的相關性。因此,除了照顧「身」,還要多關懷自己的「心」。

參考資料:

Cay, M., Ucar, C., Senol, D., Cevirgen, F., Ozbag, D., Altay, Z., & Yildiz, S. (2018). Effect of increase in cortisol level due to stress in healthy young individuals on dynamic and static balance scores. Northern clinics of Istanbul5(4), 295–301. https://doi.org/10.14744/nci.2017.42103

Danner, D. D., Snowdon, D. A., & Friesen, W. V. (2001). Positive emotions in early life and longevity: Findings from the nun stud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0(5), 804–813.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80.5.804

Salvador, J., Gutierrez, G., Llavero, M., Gargallo, J., Escalada, J., López, J. (2019). Endocrine Disorders and Psychiatric Manifestations. In: Portincasa, P., Frühbeck, G., Nathoe, H.M. (eds) Endocrinology and Systemic Diseases. Endocrinology. Springer, Cham. https://doi.org/10.1007/978-3-319-66362-3_12-1

Kwapong, Y. A., Boakye, E., Khan, S. S., Honigberg, M. C., Martin, S. S., Oyeka, C. P., Hays, A. G., Natarajan, P., Mamas, M. A., Blumenthal, R. S., Blaha, M. J., & Sharma, G. (2023). Association of depression and poor mental health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suboptim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among young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12(3). https://doi.org/10.1161/jaha.122.028332

方婷,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副院士、 社會企業研究院准院士(ASERA),樂融整合心理治療中心創辦人、出版14本心理相關著作。 撰文:方婷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副院士、 社會企業研究院准院士(ASERA),樂融整合心理治療中心創辦人、出版14本心理相關著作。 碩士畢業於香港大學(HKU)佛法輔導、香港樹仁大學(HKSYU)輔導心理學系、悉尼大學(USYD)傳理系、 凱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Kelaniya)佛學研究,並分別擁有電影系、高級中國文化研究和心理系的學士學位。超過12年臨床經驗,曾兼任美國上愛荷華大學(UIU)、香港大學明德學院(Centennial College)、香港浸會大學(BUHK)、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SCS,CUHK)、香港都會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LiPACE,OUHK)及香港青年協會講師。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