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濕重可以分幾種?體內濕氣重如何改善?中醫建議戒除積濕壞習慣!

濕重可以分幾種?體內濕氣重如何改善?中醫建議戒除積濕壞習慣!

徐澤昌博士
註冊中醫師
日期: 2024-03-20

體內濕氣重如何改善

中醫認為,「濕」可以分為「外濕」和「内濕」。「外濕」是指濕邪侵襲人體的情況,與外在環境、氣候、地區、居住環境關係密切;「內濕」又稱「濕濁內生」,與身體內水液代謝障礙有關。濕為重濁有質之邪,屬陰,其性黏膩、停滯、彌漫,其侵人多隱緩不覺,導致多種病變。

濕邪的致病特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濕為陰邪,易損傷陽氣,阻遏氣機

外感濕邪,最易使脾陽被困,脾陽不振,運化無權,從而使水濕內生、停聚,發為泄瀉、水腫、尿少等症。如濕阻胸膈,氣機不暢則胸膈滿悶;濕阻中焦,脾胃氣機升降失堂,納運失司,則脘痞腹脹,食慾減退;濕停下焦,腎與膀胱氣機不利,則小腹脹滿、小便淋澀不暢。

(2)濕性重濁

「重」,即沉重、重著,指濕邪致病,出現以沉重感為特征的臨床表現臨床表現,如頭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等。「濁」,即穢濁不清,指濕邪為患,易出現分泌物和排泄物穢濁不清的現象。如濕濁在上則面垢、眵多;濕滯大腸,則大便溏泄、下痢膿血;濕濁下注,則小便渾濁、婦女白帶過多;濕邪浸淫肌膚,則可見濕疹浸淫流水等。

中醫

(3)濕性黏滯

「黏」,即黏膩;「滯」即停滯。濕邪致病,其黏膩停滯的特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症狀的黏滯性。如排泄物和分泌特多滯澀不暢,痢疾的大便排泄不爽,淋証的小便滯澀不暢,以及口黏、口甘和舌苔厚滑黏膩等。二是病程的纏綿性。因濕性黏滯,易阻氣機,氣不行則濕不化,其體胶著難解,故起病隱緩,病程較長,反覆發作,或纏綿難愈,如濕疹、濕痹(關節疼痛以重著為主要表現者)等。

(4)濕性趨下,易襲陰位

濕邪致病多以人體下部為主,如水腫、濕疹、陰癢、白帶、腳濕氣(香港腳)等等,多以人體下部較為常見。

「內濕」是指由於脾的運化功能和輸布津液的功能障礙,從而引起濕濁蓄積停滯的病理狀態。內濕的形成,多與過食肥甘,嗜煙好酒,恣食生冷,內傷脾胃,致使脾失健運不能為胃行其津液,或喜靜少動,素體肥胖,情志抑鬱,致氣機不利,津液輸布障礙,聚而成濕所致。因此,脾的運化失職是濕濁內生的關鍵。

高血壓

「肺為水之上源」、「肺通調水道」、「脾主運化」、「腎主水」,肺、脾、腎三臟與水液代謝關係密切。內濕的形成,除了因「脾失健運」之外,也與肺和腎的功能失調有關係。在症狀表現上,和「濕邪」(外濕)致病大致相同。香港屬於華南地區,氣候潮濕;平時嗜冷飲和愛吃生冷食物、少曬太陽、少運動、休息睡眠不足、緊張壓力大,均可導致水濕停滯而造成濕重體質。「外濕」和「內濕」更可互為影響,加重體內濕濁的形成。濕邪外襲每易傷脾,脾失健運又滋生內濕。故臨床所見,脾失健運,內濕素盛之體,易外感濕邪而發病。

要改善濕重體質,就必需改善以下的生活習慣:

運動

改善濕重體質|1.睡眠不足

睡覺是身體儲蓄陽氣的方式,睡眠不足會令身體機能下降,臟腑功能減弱,水濕代謝功能下降,從而使濕濁停滯,濕從內生。

改善濕重體質|2.經常喝酒

中醫認為酒助濕邪,酒精應盡量少碰,濕重的人更切忌借酒澆愁。

改善濕重體質|3.飲食重口味或常吃生冷食物

「內濕」與脾失健運有關,脾氣虛弱、脾陽不足,會令身體水液無法代謝,而吃得太濃味、經常吃煎炸油膩食物或凍飲,都會損傷脾胃運化能力,削弱運化水濕功能。

改善濕重體質|4.缺乏運動

運動可以增強氣血循環,加速新陳代謝,越是不愛運動,體內積聚的濕氣就會越多,適量運動能讓身體出汗,有助減輕體內濕氣。

改善濕重體質|5.缺乏適當放鬆

工作壓力、精神緊張、情緒抑鬱可以使氣機不暢,津液輸布障礙,聚而成濕。適當的放鬆、保持心情愉快可以紓緩緊張的情緒,對改善水濕代謝也有幫助。

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

更多醫療健康資訊:按此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68874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