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蛀牙|愛吃麵包易蛀牙?少食糖等於降低蛀牙風險?牙科醫生拆解3大蛀牙迷思

蛀牙|愛吃麵包易蛀牙?少食糖等於降低蛀牙風險?牙科醫生拆解3大蛀牙迷思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
日期: 2025-02-21

蛀牙|愛吃麵包易蛀牙?少食糖等於降低蛀牙風險?糖尿病患牙科醫生拆解3大蛀牙迷思

「食少啲糖有助預防蛀牙」,這個概念其實並不準確。

謬誤一:少吃糖分能減低蛀牙風險

首先,這句話亦令人以為透過減低糖分的總攝取量就能減低蛀牙風險,但事實並非如此。每次進食,牙菌膜中的細菌會將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發酵,因而產生酸性物質,令口腔的酸性增加。當口腔的酸性超過某個水平,牙齒內的礦物質會開始溶解,醫學界稱這個過程為「脫礦」。

相反,當我們停止進食,殘留在口腔的碳水化合物會漸漸被細菌耗盡。同時,口水亦會發揮中和作用。所以,在我們停止進食約三十分鐘後,口腔會回復中性。由於牙齒結構在經歷一次短時間的脫礦後所受到的破壞有限,當口腔的酸性降至某個水平,口水中的礦物質會進入牙齒,修復在脫礦期間受到破壞的位置,醫學界稱這個過程為「再礦化」。

消委會睇牙投訴個案|港男本地箍牙療程被改至北上深圳診所磨牙 惟牙套不能緊貼牙齒 遂要求退款遭拒

如果脫礦時從牙齒流失的礦物質持續超越再礦化時從口水進入牙齒的礦物質,牙齒的礦物質含量將持續下降,久而久之形成蛀牙。透過縮短每次進食的時間,並延長兩次進食之間的時間差距,我們就能減少脫礦的時間,並增加再礦化的時間,從而預防蛀牙。這代表我們每次進食的時間不宜過長,每天進食的次數亦不宜過多。盡量做到一日早、午、晚三餐之外,最多只吃兩次零食,即早餐與午餐之間一次,午餐與晚餐之間再一次。由此可見,要預防蛀牙,碳水化合物的總攝取量並不是最重要的考量,更重要的是進食頻率。

謬誤二:只有含添加糖份的食物才會做成蛀牙

第二,這句說話暗示只是含有添加糖分的食物才會造成蛀牙。其實只要是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例如麵包、白飯,即使不含添加糖分,都有可能造成蛀牙,只是不含添加糖分的食物比含有添加糖分的食物所造成的蛀牙風險相對較低。

糖尿病

糖尿病人特別進食需求建議

為了減少血糖的波幅,糖尿病人需要減少每次進食的份量, 因而可能有需要增加進食的次數,以避免營養不良。對此,我們建議糖尿病人首先要控制每天卡路里的總攝取量,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種類,之後嘗試把一天進食的分量分五次進食,再透過定期血糖檢測(例如空腹血糖及糖化血色素的水平)評估是否有需要增加進食的次數,不要以糖尿病作為頻密進食藉口。

楊光俊牙科醫生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臨床醫生,賽馬會幼童健齒計劃牙科醫生

牙醫學士,哲學博士

澳紐皇家牙醫學院院士

格拉斯哥皇家醫學院牙科院士

賽馬會幼童健齒計劃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推行「賽馬會幼童健齒計劃」,向全港學前兒童提供牙科檢查服務,以檢查及控制蛀牙情況,防止兒童蛀牙情況惡化。計劃詳情可:按此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81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