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肝炎症狀及原因 | 5類型肝炎大不同 乙型肝炎癌變風險最高

肝炎症狀及原因 | 5類型肝炎大不同 乙型肝炎癌變風險最高

CancerCare.hk
癌症及生活健康資訊平台
日期: 2024-10-25

肝炎症狀-原因-肝炎類型-乙型肝炎癌變風險最高-cancercare-hk

2024年8月,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分別獲李嘉誠基金會捐贈新醫療儀器,引進無創超聲波治肝癌的嶄新技術,備受社會關注。皆因肝癌是本港第五大常見癌症,每年死亡個案逾1,400宗,晚期肝癌難以根治。

雖然治療肝癌有新突破,但預防勝於治療。目前已知大部分肝癌個案皆與肝炎有關,因此,要預防肝癌首要防範肝炎來襲。究竟為甚麼會引起肝炎?肝炎與肝癌又有甚麼關聯呢?一起了解下吧!

肝炎是指肝臟細胞發炎,可根據它的成因分為兩大類,包括: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顧名思義,前者是因病毒感染而引起,後者不然。

肝癌多由病毒性肝炎引起

在香港,以病毒性肝炎較為常見,共分為甲、乙、丙、丁及戊型五種,一般可透過血液檢驗來診斷。

3類肝炎可致慢性肝病

先說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這三種肝炎有機會演變成慢性肝病,嚴重可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有研究顯示,有75 - 80%的肝細胞癌個案與慢性乙型肝炎相關,另有3 - 6%則與慢性丙型肝炎有關!

乙肝癌變風險最高

根據衛生署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報告,全港約有超過40萬人口為乙型肝炎帶菌者!此症屬終身感染,受感染的年齡愈小,發展成慢性肝炎愈高,例如受感染的初生嬰兒,患慢性乙型肝炎的風險高達95%。

乙型肝炎可透過血液或體液接觸而傳染。一旦患上慢性乙肝,必須定期覆診,並按醫生指示服用抗病毒藥物控制病情,減少嚴重肝臟疾病出現的機會。特別是1988年及之前出生的人士,因當時本港尚未實施普及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因此較多人缺乏乙肝疫苗抗體的保護,患病比例明顯較高。建議此類人士及早透過血液測試檢驗乙肝抗原及抗體水平,如從未受過感染,建議補打疫苗以作保護。

丙肝患者多為注射毒品人士

至於丙型肝炎,傳播途徑與乙肝相若,最常透過接觸感染者的血液而傳播,吸毒人士常因共用針筒注射毒品而受感染!而患有丙肝的懷孕媽媽有機會於分娩期間傳染給嬰兒。幸而,丙肝較大機會可透過口服醫生處方的「直接抗病毒藥物」治癒,惟治療後仍需積極預防,以免再度感染。

丁肝須與乙肝共存

丁型肝炎病毒較為特殊和罕見,大部分患者也是因注射毒品而受感染。由於丁肝需依附在乙肝病毒才能在人體內生存,因此接種乙肝疫苗能夠同時預防丁型肝炎。

肝炎症狀-原因-肝炎類型-乙型肝炎癌變風險最高-cancercare-hk

兩類肝炎「病從口入」

至於甲型與戊型肝炎則與飲食較大關係,可透過進食或飲用受感染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傳播。尤其注意,如進食未經煮熟的貝類海鮮,如蠔、蜆及扇貝等,或飲用未經處理的水源,有較高的風險感染。幸而這兩種肝炎多可自行痊癒,一般不會演變成慢性肝炎。
  • 甲肝患者在曾受感染或是接種甲肝疫苗的情況下,大部分人可獲得抗體保護;
  • 戊肝目前暫無預防疫苗可供接種,惟日常注意個人、飲食和環境衛生有助減少感染風險。

非病毒性肝炎可由脂肪肝演變而來

除了以上病毒性肝炎外,肝炎的成因亦可能與過量攝取酒精、藥物以及遺傳病等因素有關,部分更是由常見的都市病「脂肪肝」逐漸演變而來。【詳情可瀏覽《離港外遊是時候!旅行飲食慎防脂肪肝 專家教你避開4大地雷》】。

無論是否肝炎高危人士,也應及早護肝,建議從改善生活方面著手,遠離煙酒、謹慎飲食及勤做運動,亦可按需要攝取額外營養素例如SAM-e(S-adenosyl-L-methionine的簡稱)、乳薊(milk thistle)等,已被衆多研究證實有助强化肝臟健康。

另外,定期身體檢查亦不可少,尤其是高風險人士更應定期抽血檢查肝功能、進行肝臟超聲波(Liver Ultrasound)及肝纖維化掃描(Fibroscan)等檢查以掌握肝臟健康狀況。

了解更多癌症及生活健康資訊:www.cancercare.hk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4672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