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濕疹=濕瘡?中醫師分析濕疹病徵及治療方法

濕疹=濕瘡?中醫師分析濕疹病徵及治療方法

邱宇鋒
註冊中醫師
日期: 2021-06-15

春季天氣不穩定,時而乾燥,時而潮濕;時而溫暖,時而寒冷,是濕疹發作的高危季節。濕疹中醫叫做濕瘡,西醫全稱異位性皮炎,是指一種反覆發作,容易使皮膚出現紅疹痕癢、潰破滲液,長遠令皮膚乾燥脫屑、色素沉著的一種皮膚病。濕瘡本身不具傳染性,但是濕瘡的發作與身體容易過敏有關,它與過敏性鼻炎、哮喘並稱為最常見的過敏性疾病,困擾著不少都市人,特別是兒童。

甚麼誘發濕疹/濕瘡?

為甚麼濕瘡病容易在現今社會中出現?那是跟外界環境和個人生活習慣的改變有關。香港整體氣候炎熱潮濕,在某些地區潮濕氣候特別嚴重,這些都可以增加濕瘡的發病,因外在的濕邪侵犯人體,故可表現為皮膚濕潤流滋這一種濕瘡的典型症狀。

除此之外,個人身體質素的改變更是形成濕瘡的重要因素。現代人多數缺乏運動,特別是戶外活動,少保暖,多吹風,而且飲食大多不節,或好吃肥膩生冷、或進食過量,或偏食及進食太多非天然食品等,都容易影響氣血的生化和脾胃的功能,此外,對於皮膚護理失當,也是加重濕瘡病情的原因。如果父或母罹患過敏性疾病,子女患上同類疾病的機會也會增加。

中醫角度看濕疹/濕瘡的種類

中醫把濕瘡病根據發病時間分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急性是指病程不超過 三個月的濕瘡,慢性是指超過六個月的濕瘡,介乎兩者之間即稱亞急性。急性濕瘡失治誤治,可轉變為慢性;慢性濕瘡如復感外邪,可呈急性發作的表現。一般而言,急性發作的濕瘡有皮疹紅癢,夜間加重,皮膚或出現潰破皮損,流出滋水,癒合後又可再發,呈對側分佈,好發在皮膚皺摺位如頸部、手肘內側、腹股溝、膕窩等位置。慢性濕瘡病程較長,除皮膚痕癢外,患處皮膚乾燥粗糙,容易脫屑,且出現色素沉著、皮膚增厚。

濕疹/濕瘡治療原則

濕瘡病的中醫治療主要針對病因及體質出發,在急性期由於表現多為風熱濕邪外犯,故治療從去風、清熱、除濕三個大原則出發,常用的中藥包括解表清熱的銀翹散,清熱解毒的五味消毒飲,去風清熱的消風散,除濕的如薏苡仁湯等,其使用比例、藥物增減可按患者風熱濕的輕重而變化。

濕疹/濕瘡治療方法

慢性濕瘡證屬本虛標實,虛可表現為脾虛和陰血不足,實則包括風熱濕邪,再加上氣滯、血瘀、痰飲因素,治療要綜合考慮,平衡扶正去邪,改善症狀之餘,可以改善體質,治療疾病以外,避免復發。治脾虛可用香砂六君子湯,養陰 可用增液湯,補血可用四物湯等;行氣活血,可配伍香附、鬱金、桃仁、紅花 等,化痰則可用陳皮、浙貝等。慢性濕瘡的治療一般比急性濕瘡長,患者應耐 心接受治療,對中藥治療要有合理科學的期望。

濕疹/濕瘡根治要訣

要根治濕瘡病,除了適當的藥物治療外,患者的皮膚護理和生活調整亦相當重要,甚至比藥物治療更重要。如單靠藥物而不調整生活,是很難治好本病的。

皮膚護理方面,要注意保持皮膚濕潤避免乾燥,可外用潤膚藥膏,特別是皮膚乾燥時可增加抹拭次數。避免抓破皮膚防止感染,洗澡時水溫勿太冷或太熱,或使用刺激性的肥皂。

濕疹/濕瘡飲食

飲食方面減少進食辛辣、燥熱等刺激性食物,多吃魚,少吃甜食、朱古力、草莓、芒果、南瓜等助濕食物。除非進食某類食品會使病況急劇轉壞,否則不主張胡亂戒口。多作戶外活動以適應外界環境,但要注意避風寒。定期運動對改 善體質過敏有莫大好處,應盡量做到每星期三次每次半小時中等強度運動,如游泳,跑步和踏單車,運動後要及時抹汗以保持皮膚清潔。如能堅持做到各項,加上藥物治療,治療成功的機會便可提高。

99482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