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如何處理自殘行為?精神科專家拆解病徵+情緒病種類+預防方法

如何處理自殘行為?精神科專家拆解病徵+情緒病種類+預防方法

張力智
精神科專科醫生
日期: 2021-05-31

有傳特首女兒梁齊昕在自己的 Facebook 上載了兩張相片,一張左手手腕有兩道傷痕,另一張右手手背染滿鮮血,並留言:「Will I bleed to death」和「I love blood」。事件引起傳媒關注,令人聯想到她曾經「割手」。

讀者可能想問,到底「自殘」(deliberate self-harm )算不算精神問題呢?為甚麼有人會做出這樣的行為?而精神科醫生又會如何處理這種情況?

精神健康

自殘屬精神病嗎?

自殘本身並非精神病的一種,但它很多時候是情緒或心理問題的行為症狀。從我的臨床經驗中可見,病人「割手」最普遍的原因是為了舒緩壓力 或負面情緒,特別是情感上的痛楚或內心的困擾。對某些病人來說,當他們出現負面情緒如抑鬱、寂寞、憤怒或悲傷時,可能會想做出令自己身體上出現痛楚的行為,因為這種感覺能夠分散他們對負面情緒的注意力,甚至產生一種錯覺,覺得身體上的痛楚是導致負面情緒的源頭,而避免他們去想起問題真正的根源。

有研究指出,令人有重覆性自殘行為的原因可能和某些腦部化學物質有關。當一個人「割手」時,那種痛楚和目睹滲出來的血液等刺激會令大腦釋放出「安多酚」 (endorphin)。安多酚是一種能夠幫助改善情緒的化學物質,同時也是大腦內天然的止痛藥,也有減壓的作用。因此,有些人指自己在自殘時會感覺不到任何痛楚。此外,也許由於他們知道自殘後會令自己的負面情緒得到舒緩,所以久而久之便「學會」了用這個方法去舒緩情緒。

至於與自殘有關的精神科疾病則包括:

抑鬱症 (Depression):患者可能會透過這種方法來減輕自己悲傷的情緒。 邊緣性人格障礙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會長期感到空虛、自我形像低落、有控制衝動的困難、情緒時常不穩定、不能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以 及重覆地出現自殘的行為。

思覺失調 (Psychosis):我曾經遇到過一位患上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的病人 ,他在受到妄念及幻覺的影響下,切除了自己的食指。

自閉症 (Autism) 或智障 (Learning Disability) :病人可能會有一些牢固或偏激的行 為,例如以手拍打自己的頭部。

焦慮症 (Anxiety Disorder) :病人也可能會有咬手指和抓頭髮等問題。

孟喬森症候群(Münchausen's Syndrome)。它指有些人希望藉著「自製」的症 狀來成為病人,如故意令自己受傷來獲得病人的權利,從而避免了自己在健康 的狀態時需要負上的責任。

到底精神科專家會如何幫助自殘的病人呢?首先,專家會為病人作評估,以了解他們自殘行為背後的原因、如有否患上任何情緒或精神疾病,以及潛在危機,包括自殺的風險。若然發現病人有情緒病,並以自殘去幫助減壓和舒緩負面情緒時,專家便可能會考慮採取比較進取的治療如藥物治療),因為通常當病人情緒好轉的時候,自殘的行為也會隨之減少。

簡單預防自殘4大關鍵方法

  • 鼓勵患者多做正面的行為,包括寫日記、做運動和擴闊社交圈子等。
  • 把可能會傷害到患者的利器或工具藏起,以減少有關自殘的提示。
  • 幫助患者找出取代自殘行為的方法,如以橡皮筋取代剃刀,或在手中握著冰塊來緩和情緒。
  • 給予患者一些求助的卡片,讓他們在有需要時可以致電支援熱線。
我相信「割手」等自殘行為將會變得愈來愈「流行」。因此為了我們的下一代和身邊的親友著想,我們要懂得如何去察覺這個問題,以及在有需要的時候提醒有自殘問題的人去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429944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