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濕疹/濕瘡 | 中醫推介2款湯水袪濕止癢 | 認識濕疹成因、症狀、治療及預防方法

濕疹/濕瘡 | 中醫推介2款湯水袪濕止癢 | 認識濕疹成因、症狀、治療及預防方法

吳品新
註冊中醫師
日期: 2024-05-21

濕疹-濕瘡-中醫推介湯水袪濕止癢-濕疹成因-症狀-治療-預防方法-註冊中醫師-吳品新

濕疹好像是皮膚的小感冒反覆鼻塞流鼻水,濕濕的是濕疹,但是乾的也是濕疹嗎?

 

濕疹/濕瘡 | 症狀及種類

濕疹,中醫也稱濕瘡,是一種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疾病,常對稱分佈、反覆發作、嚴重者可全身發作,臨床以搔癢為主要表現,可以癢到沒辦法入睡,影響日常生活。急性濕瘡初起皮膚基底潮紅,患處的表皮層與真皮層聚集許多發炎細胞而引發瘙癢感,可因瘙癢劇烈,抓破滲液滲血,整個患部比正常的皮膚還要濕。若未能及時治療,因搔抓破損,皮膚代謝失常加速增厚,除了少量水皰及輕度糜爛,大部份變為結痂及鱗屑狀,轉趨乾燥,這是亞急性濕瘡。若長期不癒,反覆發作,再加上處理不當,造成皮膚肥厚、變硬、變粗糙、皸裂、疼痛,呈現苔蘚樣變,則為慢性濕瘡。也有部份病人可以一開始即表現為慢性濕瘡的症狀。

濕疹/濕瘡 | 中、西醫的成因

西醫學對於濕疹病因尚不明,認為多與各種外在過敏源如食物、吸入物、內在慢性感染病灶(寄生蟲病、慢性膽囊炎等)、內分泌及代謝改變、血液迴路障礙等的相互作用有關。中醫認為濕疹病因是因稟賦不耐,就是先天體質不足,不能耐受外物的刺激,特別是有家族濕疹史、過敏性體質人士,再加上飲食失節,過食辛辣刺激葷腥動風之物等,脾胃受損,濕熱內生,氣機受阻,又兼受風邪,內外相搏,風、溼、熱邪浸淫肌膚所致。而環境因素、精神情緒及遺傳因素也都包括在內。

濕疹-濕瘡-中醫推介湯水袪濕止癢-濕疹成因-症狀-治療-預防方法-註冊中醫師-吳品新

濕疹/濕瘡 | 由天氣及食物誘發

濕瘡並無明顯季節性,一般秋冬好發多是因為季節交替時溫差大,早晚清涼午後高溫,濕熱悶在體內,皮膚不耐受溫度的改變所致。夏季氣候炎熱,流汗後沒有立即擦乾隨即吹冷氣,局部濕熱交結在一起也易發濕疹。另外如果吃燥熱的食物又同時喝冷飲,甚至冰凍啤酒,這樣一熱一冷不但損脾傷胃,也容易因濕熱交結引起濕疹。

濕疹/濕瘡 | 皮膚位置及治療

中醫按部位及形態不同命名有位於耳朵的旋耳瘡、手足部的瘑瘡、陰囊的腎囊風、臍部的臍瘡、肘膝彎曲部的四彎風、乳頭的乳頭風等。治療上會按證型不同,分別給予清熱利濕止癢,健脾利濕止癢,或養血潤膚、祛風止癢等藥物治療,還可以搭配膏藥外治塗抹患處。若長久不癒及皮損情況嚴重者建議配合針灸治療效果更為顯著。

濕疹-濕瘡-中醫推介湯水袪濕止癢-濕疹成因-症狀-治療-預防方法-註冊中醫師-吳品新

濕疹/濕瘡 | 預防發作小貼士

濕疹患者平時調護留意 : 急性濕瘡忌用太熱的水燙洗,忌用肥皂等刺激物清洗患處。慢性濕疹患者注意皮膚的保濕潤澤。避免搔抓以防感染。要穿純棉吸汗透氣的衣物。未知過敏源時,應避免接觸清潔劑、香水、化妝品、塵蟎、寵物毛屑、香菸、煙霧、刺激性化學品。飲食上避免食用火熱辛散、生痰生濕的發物、辛辣物,如魚、蝦、雞、鵝、牛、羊肉、荔枝、芒果、榴槤、酒等,及辛香之品如香菜、韭菜、花椒、薑、䓤、蒜等。還有留意某些易致敏的食物添加劑,如亞硫酸鹽、二氧化硫等。

穴位按摩可按曲池、合谷、血海、百蟲窩(兩膝蓋內側,血海上1寸)來止癢。

濕疹-濕瘡-中醫推介湯水袪濕止癢-濕疹成因-症狀-治療-預防方法-註冊中醫師-吳品新

濕疹/濕瘡 | 中醫推介2款紓緩湯水

涼瓜土茯苓湯

材料:涼瓜 1 個、新鮮土茯苓 30 克、赤小豆 30 克、生薏米 40 克、蜜棗 2-3 枚、五指毛桃20克。

做法:所有材料洗淨,涼瓜對切, 去籽瓤, 切塊,,土茯苓去皮切件。全部材料入鍋加水2500毫升,大火煮沸,小火續煮一個半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袪濕止癢。涼瓜(苦瓜):苦、寒。祛暑滌熱、療瘡癰腫毒、利尿涼血、清心止癢。

土茯苓:甘、淡、平。解毒除濕、通利關節。忌犯鐵器,服時忌茶。

赤小豆:甘、酸、平。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消癰排膿。

薏苡仁:甘、淡、微寒。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清熱排膿。

蜜棗:甘、平。補益脾胃、滋養陰血、養心安神、緩和藥性。

五指毛桃:甘、微溫。健脾補肺、行氣利濕、舒筋活絡。

濕疹-濕瘡-中醫推介湯水袪濕止癢-濕疹成因-症狀-治療-預防方法-註冊中醫師-吳品新

百合綠豆湯

材料 :  綠豆100克,百合30克,冰糖適量。

做法 :  綠豆、百合水浸1小時備用,加清水1500毫升入鍋,放入浸好掏洗過的綠豆煮約四十分鐘至綻開,加入百合、冰糖再煮十分鐘即可。

功效 : 清熱解毒、安神止癢。脾胃虛寒泄瀉者慎食。

百合:甘、微寒。養陰潤肺,安神止癢。

綠豆:甘、涼。清熱解毒,消暑利水。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5717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