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新冠肺炎 >  【新冠肺炎】中大研究發現保持社交距離有助減慢病毒傳播

【新冠肺炎】中大研究發現保持社交距離有助減慢病毒傳播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0-04-29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有緩和跡象,4月29日沒有新增確診個案,是連續4日錄得「零確診」。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郭健安教授的團隊早前發表分析調查,發現市民對疫情風險感知愈高,愈能提高他們個人防疫和保持社交距離的意識,從而有助減慢病毒傳播。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專家呼籲市民保持社交距離。近日在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其下的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發表《香港COVID-19流行早期的社區反應》,由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郭健安教授的團隊,早於本港疫情初段經網上問卷訪問1,700多人,結果發現89% 受訪者自覺有很大機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風險感知屬於高水平。認為新型冠狀病毒可致嚴重症狀的受訪者比例高達97%。

受訪者的平均焦慮指數為9.01分(滿分21分),反映他們的焦慮情況屬溫和水平。最多受訪者認為來自醫生的疫情資訊最可信,達84%;其次是新聞廣播,達57%。逾90%受訪者加強了個人衞生及避免外遊,其中更有99%受訪者有佩戴口罩。40%受訪者避免乘搭公共交通工具;93%受訪者避免接觸有呼吸道感染症狀人士。

研究提到調查反映香港在傳播控制方面的相對成功,可以歸因於公眾廣泛採取的預防措施,以及政府的早期干預(例如對來自受影響地區的人進行邊境控制和強制隔離),這有別於其他國家地區,從未完全禁止來自中國的遊客入境。

調查又發現,在本港,社區對疫情風險感知愈高,市民對疫情變化保持警惕,並採取了自我保護措施。幾乎所有受訪者都加強個人衛生措施來防疫,包括戴口罩和避免到外地旅行。有關方面估計或由於經歷過2003年沙士(SARS)爆發,也是促成市民面對這次疫情能作迅速反應及心理調適的因素之一。

以香港為例,反映很大程度需要人們的自律,採取自願的預防措施來減慢傳播速度。研究又肯定民眾對疾病控制的高度參與,能有助商業活動得以照常進行,從而減低因隔離措施而造成的經濟損失。

圖片來源(部分):中大醫學院、政府圖片



Text:Fion



除了參考專家分析,日常防疫工作也不可鬆懈,即上健康生活易抗疫專區選購口罩、搓手液、消毒及家居空氣淨化產品,全方位守護健康。


 

3797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