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情緒健康 >  WFH隔離生活令人抓狂 | 專家教你為心靈找出路!持續出現這些徵狀需考慮求醫

WFH隔離生活令人抓狂 | 專家教你為心靈找出路!持續出現這些徵狀需考慮求醫

編輯部
編輯: 編輯部
日期: 2022-04-06

在家工作-WFH-隔離生活

自疫情開始,不少機構及企業亦要求員工在家工作(WFH)。最初大家都十分高興,漸漸卻生出鬱悶感,更發現WFH比上班更忙碌。另一方面,假如自己或家人染疫,或是成為密切接觸者,便要逗留在家隔離,同樣使人十分苦悶。精神科專科鄭淑儀醫生指出,WFH確令不少市民,特別是情緒病患者壓力徒增。「WFH影響恆常生活作息,家居環境亦影響工作質素,同時亦無法跟要好同事見面;加上疫情消息排山倒海,皆令患者壓力加深。」

在家工作-WFH-隔離生活-親子

WFH午飯時間也要為家人煮飯

於WFH期間,最受苦的可說是一眾父母,皆因WFH時要協調辦公設施及與同事、客戶溝通等,工時隨時延長;加上要照顧孩子生活及網課需要,難免「一頭煙」。「正常上班時,午飯時間可以休息,但在家中便要為家人、子女下廚,毫無喘息空間。」鄭淑儀醫生表示,香港多數家居不算寬敞,父母與孩子於同一空間內工作與上課,彼此也感到限制。

在家工作-WFH-隔離生活-情緒問題

接收疫情資訊切勿過度細緻

鄭淑儀醫生認為,儘管疫情之下,有許多不可控因素,但仍可專注於可掌握的部份,去改善一觸即發的情緒。「接收疫情資訊時,應著眼於如何進行防疫措施,至於確診及死亡數字、疫情變化等,大概知道便好,不用過份解讀,讓心情過於擔憂。」鄭淑儀醫生強調,我們可嘗試奪回生活中的掌控權,不再被疫情左右。儘管現時要保持社交距離,但仍可保持社交接觸,例如透過視像方式與朋友聯絡,或是一起玩線上遊戲「聚會」。「如果計劃不斷被打亂,令事情難以進行,難免產生挫敗感;此時不妨找人傾訴,為情緒尋找出口。」

「此外也要儘量把生活與工作分開,例如可在家中設特定位置工作,以避免混淆休息的空間。」她亦提醒要維持上下班時間,下班後可到戶外散步,遠離「工作環境」。

在家工作-WFH-隔離生活

善用時間重拾舊興趣

周末期間,只可逗留在家甚為沉悶,鄭淑儀醫生指市民可重拾過往興趣,勿要浪費時間。「平日工作太忙,沒時間看的小說和新食譜等,現在是時候翻讀了。」此外,心態決定一切,鄭淑儀醫生認為市民可把日常家務昇華,例如下廚後精心擺盤拍照,或與孩子一同炮製新菜式,為生活增添一點幸福感。

感到壓力沉重時,鄭淑儀醫生建議可進行放鬆練習。「包括呼吸練習、腹式及肌肉放鬆練習,或是靜觀及意象鬆弛等,可訓練自己增加覺察個人想法及感覺的能力,以開放的直覺去感受事情,有助調整情緒。」她表示網上很易找到影片教學,最好平日恆常練習,可減少負面情緒來襲。

在家工作-WFH-隔離生活-情緒問題-徵狀

心情持續低落要考慮求醫

如果做盡上述方法後,心情仍然低落並影響生活,甚至出現以下情況,鄭淑儀醫生建議市民應盡快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1. 出現情緒低落、失去動力、對喜愛的事失去興趣,或經常出現緊張、焦慮或驚恐等症狀,揮之不去;
  2. 持續出現身體症狀包括失眠、食欲或體重下降,以及身體各種不適,並影響日常生活;
  3. 上述兩項的症狀,如持續兩周或以上,甚至愈來愈嚴重,影響生活、照顧他人及工作能力,便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若經診斷需要治療,醫生便會根據患者需要設定治療方案。「除了用藥,亦可以使用心理治療,甚至雙管齊下。前提是盡快舒緩患者的不適症狀,並控制病情。」疫情期間,很多患者希望以視像方式診症,鄭淑儀醫生認為並不適用所有個案。「有時診症需要臨床測試及身體檢查,或是從細微動作去評估患者的狀況。」至於病情穩定的病人,醫生在充份掌握患者情況下,也可利用電話或視像來溝通。

Text: Suki

 

2249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