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之一,每年本港有鼻咽癌新症約900宗,男性發病率較女性高3倍。香港浸會大學領導的科研團隊研發一種嶄新的抗皰疹病毒第四型(EB病毒)藥物,能選擇性地破壞從人類EB病毒產生的蛋白,令由該病毒引起的腫瘤縮小,治療鼻咽癌。
浸大團隊發明的新藥是首次有標靶藥物可針對性破壞單一種病毒蛋白,從而有效地激活潛伏在鼻咽癌腫瘤的EB病毒,並是全球首次有藥物以這種方式干擾並對付潛伏在腫瘤細胞中的EB病毒。EB病毒是一種人類皰疹病毒,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傳播,全球有九成多人口受EB病毒感染。人類的免疫系統通常能有效抑制EB病毒的活動,但在部份人身上會繼續存活,成為導致多種癌症的原因,例如移植後淋巴增生性疾病、部分胃癌,以及鼻咽癌等。
團隊在設計這種以肽(peptide)為基礎的新藥結構時,增強了它黏合EBNA1蛋白的能力,從而破壞EBNA1的結構及功能,令潛伏的EB病毒以及腫瘤細胞停止生長,最終死亡。此外,研究人員把新藥注射至老鼠體內以進行測試,這些老鼠均感染EB病毒而長出巨型的鼻咽癌腫瘤。結果顯示70天後,治療組老鼠的體重可回復至健康水平,腫瘤亦徹底收縮。而且,治療組老鼠的存活率大幅提升至86%,相對未經任何治療的對照組老鼠存活率僅有6%。研究結果已在國際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