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調查:疫情壓力增戴口罩常用酒精等 3成銀屑病患者病情變差

調查:疫情壓力增戴口罩常用酒精等 3成銀屑病患者病情變差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1-05-31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常見於手肘、膝、小腿、背及髮線等,嚴重時更會蔓延全身,而本港現時約有逾2萬名銀屑病患者。

有團體進行調查,發現三成患者病情因新冠疫情惡化、近4成忽略關節問題,患者留家抗疫,皮屑脫落更觸發家人磨擦,遂呼籲銀屑病患者切勿忽視腰痛及關節痛等共病症狀,及早向皮膚科專科醫生報告並接受檢查,免致惡化至關節變形甚至失去活動能力。

皮膚科專科黎亦翹醫生指出,「銀屑病相信與免疫系統出現問題有關,且誘發銀屑病的因素眾多,包括皮膚損傷、感染、飲食和肥胖、情緒或壓力、吸煙、暴露在紫外線下藥物及酒精等。」

「銀屑病把『關』行動」於今年4月28日至5月8日進行網上調查,共訪問102名銀屑病及銀屑病關節炎患者,平均患銀屑病20年,逾半受訪者出現共病;6成確診銀屑病關節炎。

逾4成銀屑病/銀屑病關節炎患者因皮屑脫落與家人磨擦

調查發現,在疫情期間,23%受訪者表示除睡覺及工作外,有8成或以上時間留在家;29%病情或症狀轉差,病情轉差的受訪者中,29%表示因疫情令壓力增加,25%因很少運動令關節出現問題,另有 18%因經常戴口罩及使用酒精等令皮膚變差。

雖然有56%受訪者表示疫情增加與家人相處機會,令家人更了解及照顧病情,但有44%表示疫情下大部份時間不能外出,與家人磨擦增加,44%被家人投訴皮屑脫落及藥膏處處,令家變得髒亂的次數增加。

皮膚科專科盧景勳醫生指出,不少患者因疫情而缺乏運動,影響關節靈活性,亦令體重及患共病風險增加,建議:「疫情下患者更應控制飲食及定期運動,按時覆診用藥。除了與家人多溝通及保持心境開朗,若病情穩定,諮詢醫護人員意見後可考慮接種疫苗。」

調查顯示,逾半受訪者出現共病及6成確診銀屑病關節炎,皮膚科專科陳俊彥醫生解釋,銀屑病關節炎是一種與銀屑病有關的慢性及惡化性關節發炎疾病,研究顯示,60%銀屑病患者於發病後約5.4年有機會發展成銀屑病關節炎。除了腰骨或關節痛等常見症狀,患者可能出現晨僵、感到疲倦、難以進行日常活動,如雙手做事、走路均出現困難等,嚴重更可引致永久關節變形、甚至失去活動能力。

真實個案:27歲護士出現腸仔手、晨僵等症狀

27歲胡小姐是一名註冊護士,4年前確診銀屑病及銀屑病關節炎,除了手指關節痛,手指還會紅腫、曾出現俗稱「腸仔手」的情況,工作寫字時感到困難,替病人打針及取藥等都要忍痛進行。另外,她亦出現其他症狀,包括晨僵,更曾數次因為膝頭嚴重關節痛而無法上班,需要請病假1個月,最後更因而需要轉工。關節痛除了影響工作,亦影響生活,胡小姐曾因關節痛無法外出,即使可以外出,搭車時上落車均感到吃力,亦試過短短的步程卻需要休息3次才能到達。

胡小姐在確診銀屑病及銀屑病關節炎後,最初獲處方口服藥物,但病情控制未算理想,及後在醫生建議下轉用生物製劑,皮膚及關節症狀終得到有效控制,現時沒有出現任何銀屑病關節炎症狀。胡小姐坦言,幸得醫生及時診治,病情得以控制,關節不至變形,否則身為護士如失去照顧病人及自理的能力,後果不敢想像。

現時治療銀屑病方法普遍有外用藥物、照光治療、口服系統性治療及生物製劑。其中,陳俊彥醫生指:「高達70%銀屑病關節炎患者會出現炎性背痛,可能會影響活動能力」,最近歐洲有研究發現,接受生物製劑司庫奇尤單抗後改善銀屑病關節炎脊柱症狀的表現顯注。

Text:Fion

8908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