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保濕面膜日日敷?醫生拆解保濕針常見5大迷思:補水原理、效果、副作用及揀選準則等

保濕面膜日日敷?醫生拆解保濕針常見5大迷思:補水原理、效果、副作用及揀選準則等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1-12-10

保濕面膜日日敷?醫生拆解保濕針常見5大迷思:補水原理、效果、副作用及揀選準則等

踏入轉季,皮膚變得乾燥、黯淡無光,想拯救乾燥肌膚?做好補濕是不二法門,然而只可靠保濕面膜日日敷?近年,保濕針注射大行其道,令到不少愛美人士趨之若鶩,期望可助改善肌膚乾燥缺水問題。今日找來澳門註冊西醫陳思遠醫生為大家解答5大常見與保濕針注射有關的迷思疑問,一文了解保濕針效果、保濕針注射流程及潛在副作用,以及揀選準則等。

為甚麼要保濕?



Q1. 為甚麼要保濕?



陳思遠醫生指出:「將皮膚最上層的角質層補水起來,就叫『保濕』。」

人的皮膚可分為表皮層、真皮層、皮下組織層。她續指,表皮層的最外層部分是角質層,跟頭髮、指甲一樣,角質層細胞更新速度很快,在角質層代謝脫落的過程中,它會變乾,如果皮膚角質層含水量達到20%至30%,肌膚會彈潤有光澤;相反角質層含水量少於10%,那麼皮膚便會乾燥,觸感好似擦膠碎般,容易搓出細小的碎屑,肌膚比較暗啞、無光澤。在秋冬季節,空氣濕度下降,皮膚裏的水份會被蒸發,使角質層的含水量進一步減少,可引起皮膚乾燥、甩皮等。

所以沒有做好保濕的話,肌膚會乾燥,角質層細胞會加速脫落,導致角質層變薄,皮膚與皮膚之間罅隙會增加,外界的致敏原或容易通過這些縫隙刺激皮膚,誘發肌膚痕癢、泛紅、出現過敏情況等。

每天敷面膜補濕肌膚可行嗎?



Q2. 每天敷面膜補濕肌膚可行嗎?



陳醫生稱,每天敷面膜可行嗎?首先,了解面膜有不同功能,如導入、清潔或紓緩作用等。以導入面膜為例,即是將保濕成分導入皮膚中,面膜運作的原理是通過「封包效應」(Occlusive Dressing Therapy),把一些高濃度的保濕精華,通過面膜覆蓋在皮膚表面,造成皮膚溫度略為上升,從而打開毛孔,加速吸收精華成分,一般來說角質層細胞可以吸收超過自身至少5倍以上的水份。

可是,她提醒面膜勿日日敷,否則會造成肌膚的負擔,「試想像當皮膚泡浸在水中,手指變白的情況一樣」,吸水後角質層會軟化,變得比較脆弱。同時,頻繁的封包作用會導致毛細血管擴張、誘發皮膚發炎等不良反應,故此建議大家敷面膜一星期一至兩次便足夠。

勤用護膚品、保濕產品確實有助保濕,但似乎作用有限。她解釋:「經過皮膚屏障、角質層等,重重關卡才可到達皮膚深層,但可能當中部分只停留在皮膚表面,或已蒸發掉。」

澳門註冊西醫陳思遠醫生



Q3.保濕針肌底保濕的原理、效果為何?



至於保濕針,陳醫生稱,則可將補水、抗皺等營養成分,通過注射器或水光槍,直接有效穿過表皮層,直達皮下1至3毫米的真皮層內發揮作用。

保濕針主要成分包括具鎖水作用的小分子透明質酸(俗稱「玻尿酸」),透過注射入皮膚的真皮層,達到快速深層補水效果。透明質酸是人體內可以自然成長的物質,多分布於皮膚內、眼球及關節腔。隨着年紀增長,人體產生的透明質酸含量會越來越少,因而令皮膚變乾、老化和缺乏彈性。

一般注射保濕針的流程為首先清潔皮膚;然後醫生在注射前塗抹皮膚麻醉藥膏約為30 分鐘;接着為皮膚清潔、消毒,其後用注射器或水光槍將保濕針注射入皮下1至3毫米的真皮層內,最後再次清潔消毒。

通過保濕針在肌底深層為皮膚補水保濕,膚質多有明顯改善,例如提升肌膚水潤,皮膚變得有彈性,有助收縮毛孔及預防皺紋。不過,保濕分子會隨着新陳代謝吸收而流失,一般標準的透明質酸保濕療程效果可以維持大約6至9個月,待效果消失後便有需要再注射。

保濕針有潛在副作用嗎



Q4. 保濕針有潛在副作用嗎?



陳醫生解釋,保濕針注射始終是一個侵入式美容程序,當然有一定的風險,可能會在皮膚表面留下微細傷口,因此在接受治療前後必須要消毒清潔。此外,對麻醉藥物敏感的人士應避免注射含有麻醉藥成分的保濕針。

注射保濕針後,一般可能出現輕微紅腫,這是正常的,通常在2至3日後便會慢慢消失,然而如果紅腫的情況持續,就有機會是產生了敏感反應,建議應該向專業醫生尋求咨詢。



Q5. 保濕針美容服務怎麼揀才對?



陳醫生提議,在決定是否接受保濕針注射美容程序前,可留意以下兩大關鍵:
  1. 成分及功效方面——市面上保濕針的主要成分是透明質酸,具鎖水作用,首先可留意透明質酸是否貼近人體的天然成分,濃度高不高,還有透明質酸分子的大小、分子交聯性、是否存在雜質,以及有否加入少量麻醉成分,來減輕痛楚等因素,建議大家可以在接受療程前,與專業醫生進行溝通,以便了解清楚有關產品是否適合自己。
  2. 價錢方面——切記並非愈貴就代表越好,反而應該着注重該療程是否符合個人需要而選擇;產品的安全性,即有沒有藥廠的原發專利,例如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或歐盟CE認證;是否正規渠道供貨;有沒有防偽商標;又是否有受過原廠培訓的專業醫生在診所負責施打等。

36985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