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長期身體處於發炎狀態,就有可能變成慢性疾病,例如癌症、糖尿病、心臟疾病等。要怎樣做才可以減少身體的發炎反應?註冊中醫師邱宇鋒直言:「根據中醫的理論及表達方式,當一個人出現『發炎』的現象時,中醫認為一般代表有熱。」他又建議可從食療方面着手改善。
在中醫角度來看,慢性發炎代表「有熱」,邱醫師稱可分為「實熱、虛熱、鬱熱、濕熱、燥熱、瘀熱等分別,內容和意義都有不同(如虛熱是由陰虛火旺造成,燥熱是因津液不足造成)。
中醫會憑患者的具體表現去釐定屬性,是謂辨證,這既需要問症,也要仔細觀察,如面色、五官、神態、語聲、動作、望舌、診脈等。」
至於食療方面,邱醫師稱針對慢性炎熱一般以養陰清熱為主,有需要時配合行氣活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