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長陳茂波於今年2月22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財政預算案》,強調目前復蘇還在初始階段,市民和企業在三年新冠疫情打擊後亦需固本培元。顧及政府的財政承擔能力,會推出不同的針對性措施以「支持市民和企業,鞏固經濟復蘇的勢頭」。部分重點如下:
陳茂波又指,為減輕市民的經濟壓力,會推行以下一次性紓緩措施:
陳茂波公布,將「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下的臨時特別措施延長6個月至今年10月底,為市民每月超出200元的實際公共交通開支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以每月500元為上限。
是次預算案亦提到,為每個合資格電力住宅用戶戶口提供1,000元的電費補貼,涉及約29億元。現行向此等戶口提供每月50元的電費紓緩金計劃,將延長至2025年年底。
是次預算案亦計劃向領取社會保障金額的合資格人士,發放金額相當於半個月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
陳茂波建議由2023/24課稅年度起,增加子女基本免稅額及子女出生課稅年度的額外免稅額,由現時的十二萬元增至十三萬元,估計將惠及三十二萬四千名納稅人。
政府將繼續提升公營醫療服務,包括醫管局會完善一系列服務,例如加強癌症等疾病的臨牀服務、增加公立醫院病牀、增加手術室節數等。醫管局亦正推行措施縮短專科門診輪候時間,包括理順跨科個案的轉介安排,以及設立綜合診所提供跨專業支援等。醫管局亦將分階段推出全新的藥物送遞服務,並進一步推廣遙距視像診症服務。
陳茂波預告,按政府於去年底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推出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和優化長者醫療券措施,政府會在今年第三季公布詳情。
政府將於今年第三季把「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恆常化;亦會於未來五年新增十六間長者鄰舍中心,並於今年第四季擴展全數二百多間長者地區中心和長者鄰舍中心的服務範圍,涵蓋退休生活規劃和樂齡科技推廣。此外,政府也關注長者在醫院接受治療之後的照顧和康復需要。醫院管理局的「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為有較高風險的離院長者提供六至八個星期的支援服務,包括復康運動、膳食服務和家居環境安全評估及改善建議,幫助他們居家康復,降低再度入院的風險。
Text:Fion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