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歲慢性腎病患者楊女士,在2015確診高血壓,持續定期覆診及用藥,惟去年疫情開始缺乏運動後便發現血壓偏高,至今年覆診時醫生告知其腎功能開始衰退,經詳細驗查後確診慢性腎病第二至三期,腎功能下降至六成,而在確診前後並沒有察覺明顯病徵如血尿、蛋白尿、尿頻等。
不過,楊女士仍積極面對病情,努力控制血壓,並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希望可以減慢腎退化。
慢性腎病在香港的患病率亦達11%,估計有80萬慢性腎病患者。有組織早前為千七名市民進行早期腎病檢測,整體驗出蛋白尿的比例高達五分一,呼籲大眾關注腎臟健康,及早定期接受腎病篩查。
全港性病人組織聯會「腎友聯」於今年7月8月月期間為1,709名市民進行早期腎病檢測,即場使用尿液檢驗試紙初步測試蛋白尿情況,並檢測血壓及血糖,結果發現19%市民驗出有蛋白尿;當中56%認為自己健康狀況良好。在18歲至45歲年輕人士中,29%驗出有蛋白尿,當中85%認為自己健康狀況良好。反映了 愈年輕的群組中聲稱健康而有蛋白尿的比例愈高。
計劃總顧問鄧智偉教授認為結果反映市民忽略慢性腎病風險,而且愈年輕愈容易低估風險,建議市民應主動向醫生查詢是否需要做腎病篩查;一旦發現腎功能開始衰退惡化,或出現微量至大量蛋白尿,應及早治療,如病情越嚴重更需緊密篩查。
Text:Fion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