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間,不少人被迫留在家中或在家工作(WFH),活動量減少,加上吃多了,導致體重上升;又或是平日甚少做運動的人,突然頻頻行山郊遊或增加運動量,均會增加關節負擔,更可能致膝蓋不舒服。有家庭醫生就建議關節治本先要補軟骨。究竟哪些是關節退化症狀?護關節又需要什麼營養成分呢?
想有效改善關節問題,當然要先了解成因,才能對症下藥。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彭少良表示,年齡增長或長期姿勢不良至關節軟骨磨蝕是導致關節退化的主要成因。另外,過胖或關節曾受創傷包括運動拉傷及創傷,均會增加關節的負荷,引起關節不適、腫脹、發熱,甚至軟弱無力的情況。若不及早處理,讓軟骨止蝕再生,或可能使退化加劇,影響活動,甚至社交能力。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彭少良
所以如何才能有效修補關節軟骨?彭醫生建議現有先進成分「生物活性骨膠原蛋白肽」(BCP),它經水解技術處理,令身體更易吸收及轉化成氨基酸,以提供製造軟骨的原材料。
經臨床醫學實證,30位患有輕度膝關節不適的病人進行雙盲隨機測試,一半患者每天服用BCP,另一半患者服用安慰劑。測試48星期間的磁力共振(MRI)結果顯示,服用BCP的患者膝關節軟骨明顯增生,透過刺激身體製造更多骨膠原,修補受損軟骨且令軟骨重新生長,亦暫未發現與其他藥物相沖。
生物活性骨膠原蛋白肽vs葡萄糖胺(圖表) | ||
吸收率 | 達95% * | 沒有列明 |
對關節的幫助 | 同時針對骨膠原及蛋白多醣(估90%關節軟骨成分) | 主要針對蛋白多醣(佔30%關節軟骨成分) |
藥物相沖反應 | 沒有列明 | 避免與薄血藥同服 |
*動物研究數據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