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琺瑯質|調查揭逾9成25至45歲港人有牙齒酸蝕症狀 專家指「健康飲食」或成牙齒酸蝕元兇

琺瑯質|調查揭逾9成25至45歲港人有牙齒酸蝕症狀 專家指「健康飲食」或成牙齒酸蝕元兇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5-03-26

長者免費口腔檢查|醫衞局x牙醫學會牙科檢查活動:一文睇清參與資格/名額數量/報名日期及方法/應診安排等資訊

牙齒酸蝕算是一個香港普遍的問題。香港預防齒科學會上月進行的調查,以了解港人飲食習慣及最新牙齒酸蝕情況。結果發現96%的25至45歲港人出現牙齒酸蝕,較2008年的同類型調查增加了4%。調查又顯示,45%的受訪者選擇「以酸代甜」。香港大學牙醫學院教授朱振雄強調牙齒酸蝕是一種症狀,並非疾病,且絕對是可以預防。

琺瑯質|調查揭逾9成25至45歲港人有牙齒酸蝕症狀 專家指「健康飲食」或成牙齒酸蝕元兇

香港預防齒科學會邀請香港大學朱振雄教授今年2月中下旬進行網上調查,共成功訪問了1,452 名25至45歲的受訪者,以了解港人飲食習慣及最新牙齒酸蝕情況,並將結果與2008年的同類型調查進行比較。調查結果顯示,96%的受訪者出現至少一項牙齒酸蝕的徵狀,較17年前增加了4%。受訪者的平均年齡為30歲,平均徵狀已出現約5年。

儘管95%的受訪者擔心牙齒酸蝕的徵狀,例如牙齒變細、邊緣變薄或有崩缺、以及牙齒變黃,但對牙齒酸蝕的認知仍有待提升:只有六成的受訪者聽過牙齒酸蝕,仍有三成的受訪者無法辨別牙齒酸蝕的徵狀,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則不能肯定或誤以為牙齒酸蝕與蛀牙相同。

專家分享4個牙齒酸蝕預防貼士

此次調查還揭示,港人眼中的健康飲食可能是牙齒酸蝕的元兇。45%的受訪者表示習慣用「以酸代甜」(例如以檸檬水代替含糖飲料),24%則選擇少食多餐,9%則在每次用餐後盡可能立即刷牙。

朱振雄教授指出,經常攝取酸性飲料和食物是導致牙齒酸蝕的主要原因之一。琺瑯質的臨界酸鹼值pH約為5.5,任何低於此值的溶液均可導致琺瑯質被酸蝕流失。不少酸性飲料中加入糖分,使其喝起來「不覺得酸」,這使人容易誤墜牙齒酸蝕的陷阱,例如運動飲品(pH 2.9)和檸檬茶(pH 3.1)。此外,啤酒(pH 3.9)及凍碳酸水(pH 4.5)等的酸鹼值亦低於5.5。

朱教授補充,口水含有鈣和磷,能修復牙齒表面流失的礦物質,促進牙齒的再礦化作用。然而,中和口腔酸性和產生再礦化作用需要時間,若少食多餐或頻繁進食,口水可能來不及進行修復。而且,由於牙齒酸蝕問題乃長期不良習慣所致,他建議市民從建立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例如避免正餐之間進食攝酸性食物/飲料、進食酸性食物/飲料後不要即時刷牙;注意胃酸倒流及精神健康問題對牙齒健康影響;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及定期接受牙科醫生檢查去預防牙齒酸蝕。

胃酸倒流容易造成牙齒酸蝕

胃酸倒流問題亦有機會誘發牙齒酸蝕問題。社區藥房總藥劑師趙國亮解釋,胃酸的酸鹼值為1.5至2.0。當胃酸倒流會令胃酸倒流至口腔,有機會損害琺瑯質,容易造成敏感牙齒。此外,精神健康問題(如暴食症等)、飲食習慣(如多吃酸性食物、飲料或增牙齒酸蝕的風險)亦有可能引起牙齒酸蝕問題。他亦建議,如有敏感牙齒徵狀,應及早向牙醫求診。

Text:Fion

608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