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大家每天從不同途徑接收疫情消息及防疫資訊,由搶購口罩、消毒用品、紙巾等物品,至最近搶購止痛藥或感冒藥等。面對不穩定的因素,人們很容易出現壓力、焦慮恐懼的情緒。想擺脫負面心態?就要學習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陳皓宜博士的四大建議啦。
怎麼知道自己受疫情的影響,出現焦慮?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陳皓宜博士分享:「如果焦慮的情況十分嚴重,人們很容易受到失眠和食慾不振的困擾,亦可能經常感到頭痛和有驚恐的症狀。有些人可能會持續地感到焦慮、恐懼、沮喪和憤怒。當人的焦慮水平很高時,他們有可能沉迷不停地清潔和消毒,亦有可能經常地頻繁地檢測自己的體溫和無休止地購買口罩及消毒用品。當未能購買足夠的口罩及消毒用品時,會感到非常不安和驚慌。而有些人亦會持續地於網上搜尋有關疫情的資訊和相關的新聞。」
陳博士建議的調節情緒四大貼士,做法簡單,如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