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情緒健康】調查:邊青家人情緒困擾較疫情前大

【情緒健康】調查:邊青家人情緒困擾較疫情前大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0-06-24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各人留在家中的時間增加,理應家人之間多了互動、溝通,促進彼此感情。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與香港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學系的團隊合作,以邊青的家庭成員作為調查對象,了解他們的處境和適應狀況,結果當中有26.8%的受訪者自評情緒困擾比疫情前差。

是次「疫情下香港弱勢家庭適應力調查」,於今年6月期間,透過面談和電話訪問方式,成功向407名現正接受青協外展輔導之18歲或以上服務使用者的家庭成員進行訪問。結果顯示,在疫情期間,有11.5%受訪者的心理健康指標屬於高度精神困擾,比本地同類研究的6.1%多出近一倍。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學系黃富強教授引述調查指,是次受訪對象本身的家庭功能較弱,例如家人關係一般,需要社工介入、缺乏家庭凝聚力和適應力等。結果發現,分別逾兩成受訪者表示個人或家庭成員受情緒困擾,另逾兩成指疫情期間個人或家庭成員的情緒困擾比之前差。

近三成七受訪者表示有財政壓力,另近四成指財政壓力比疫情前差。若要改善精神健康,調查指出,自己和家庭成員多做「室外活動」、「尋求鄰里支持」、擁有「共同信念和興趣」,以及父母同時為子女「提供指導」,這四方面均有顯著的正面作用。

此外,調本亦發現,逾五分一受訪者表示其「邊青」家庭成員有成癮問題,包括吸毒、上網、玩遊戲機或酒精成癮,另逾一成半感到情況轉差。

青協副總幹事陳文浩表示,受疫情影響,大部分家庭成員有較長時間共處一室,如果家庭欠缺和諧,身心靈承受著沉重壓力而沒有人願意作出改變的話,情況只會變得更惡劣。

他引述調查指,家庭成員多溝通交流和分享建議,一起討論問題的解決方法和協商下決定,並鼓勵家庭成員互訴心事和表達情感,均有助加強家庭凝聚力。他指出,家庭成員建立共同的信念和興趣嗜好,亦有助大家尋找和了解各人的正面價值,從而彼此支持和讚賞。他表示,多與家人一起用膳,或進行戶外活動,例如遠足、野餐、慢跑、看電視等,也可增加溝通和相處機會。

Text:Fion

延伸閱讀:



2097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