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中醫:鼯鼠糞便蚯蚓可入藥

中醫:鼯鼠糞便蚯蚓可入藥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0-02-03

新型肺炎被指可能與吃野味有關。其實,常聽到內地人似乎甚麼也吃一餐的說法,近日就網上瘋傳「父母餵幼童食蝌蚪」短片,該家長聲稱此乃偏方,有助強身健體,但亦有不少反對聲音,稱生食蝌蚪有可能導致寄生蟲感染,引起嘔吐、癲癇等症狀。

人民網報道,指隨著科學、社會進步及發展,這種習俗經已很罕見,並寫道:「過去一些農村流傳著『活吃蝌蚪』的『神奇偏方』,主要目的是清熱解毒。《本草綱目》中『俚俗三月三日,皆取小蝌蚪一水吞之,雲不生瘡亦解毒之意也』,就是對這種習俗的記載。」不過,甚麼是動物入藥?

註冊中醫師邱宇鋒接受healthyD訪問時,解釋:「中藥有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這三大分類,動物藥顧名思義就是以動物本身或是其代謝物入藥。在李時珍《本草綱目》裡面,就記載了非常多的動物藥,由蟲獸、魚、鳥,以至人體的一些代謝物也可用於入藥,『童便』(童子尿)相信是個熟悉的例子吧,性寒,味鹹,能治吐血、肺痿、跌打損傷等。至於古人為何會想到把這些東西入藥,大概是從日常的生活經驗累積吧。」

他提到,很多古書所記載的動物藥到今時今日已非常少用,然而現在臨床上仍然會較多使用的動物藥,其實都有不少,在山珍海蟲方面,常見分別有海馬,其性溫,味甘,有補腎壯陽、調氣活血作用,治遺尿、虛喘、癥積等,一般用量3至9克,陰虛火旺人士忌用;鱉甲則性寒,味鹹,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作用,治陰虛發熱、癥瘕積聚,一般用量15至30克,宜先煎;牡蠣性微寒,味鹹、澀,有平肝潛陽、軟堅散結、收斂固澀作用,治療眩暈、痰核、遺精、自汗等,一般用量10至30克。

邱宇鋒醫師又指:「其他動物藥如僵蠶、地龍(蚯蚓)、蜈蚣,乃至五靈脂(鼯鼠糞便)、蠶砂(蠶蟲的糞便)皆可入藥。不過這些藥物都要經審慎的選材,以及嚴謹的炮製工夫,不是隨便取用的。胡亂使用可能會帶來嚴重後果,例如中毒、感染等。另外在臨床上有些人容易對動物藥過敏,出現皮膚紅疹、痕癢等反應,需要留意。如果醫者或患者對使用動物藥有保留,其實也有很多非動物成份的中藥可以代替,效果相近。」

圖片來源(部分):片段截圖

Text:Fion

2222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