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中大研究發現住屋負擔過重損害身心健康

中大研究發現住屋負擔過重損害身心健康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0-06-18

在香港,樓價遠超港人負擔能力,去年連續9年成全球最難負擔樓價地區。香港中文大學最新發布一項研究指出,住屋負擔能力較差的人士,身心健康也欠佳,尤並是精神健康情況令人憂慮。相關結果已刊登於《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期刊》。

中大新成立的「健康公平研究所」與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研究團隊,於2014年至2015年成功訪問了1,978名市民,了解他們的住屋負擔能力及身心健康質量。這次亦是亞洲地區首個探討住屋負擔能力與身心健康關聯的「健康公平」研究。

研究人員評估市民的住屋負擔能力對身心健康發展的影響,方式以受訪者扣除住屋開支後的個人剩餘收入來計算,市民的剩餘收入越多,身心健康質素越好,反之住屋負擔越大,身心健康就會越差。住屋負擔能力較差的受訪者特徵多是公屋租戶、年紀較大、教育水平較低、有吸煙習慣,以及少運動等。

團隊又發現,在住屋負擔能力最低的群組中,約3成7人出現匱乏狀況,包括缺乏醫療物資、生病時可以咨詢私人醫生等情況,較住屋負擔能力最高的群組高約10倍。

中大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黃仰山教授指出,住屋負擔過重對健康可能帶來負面影響,例如壓力較容易造成促使慢性發炎,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在心理健康方面,很多文獻都指貧窮或匱乏都有影響,主要普遍有可能產生抑鬱症,廣泛焦慮等,由於長期處於壓力之下,(身體)的皮質醇,又有人稱作『壓力荷爾蒙』會增加,或致失調,便會影響大腦,致患精神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

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表示,有關研究數據有滯後,估計近5年本港住屋負擔情況日益加重,加上新冠疫情衝擊,有機會使匱乏情況加劇,估計「健康不平等」情況或會惡化。提到社會房屋的推行,他認為有助紓緩基層市民的房屋負擔,但長遠仍需要政府增加公屋供應等來改善問題。

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鍾一諾透露,團隊正進行有關疫情對港人影響的研究,有望於數月內公布結果。



Text:Fion
圖片來源(部分):政府圖片

延伸閱讀:



3086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