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易激是甚麼?動不動就肚痛、肚瀉,尤其是吃得太油膩或太飽就很容易胃脹、消化不良,甚至放屁,其實你有機會患有俗稱「玻璃肚」的腸易激綜合症,究竟甚麼是腸易激綜合症?與腸胃炎、大腸癌有何分別?服食益生菌可改善腸易激症狀嗎?立即了解腸易激綜合症的成因、症狀、檢查和治療方法!
「腸易激綜合症」又稱為「大腸易激症」,俗稱腸胃痙攣(抽筋)或是腸胃敏感,是一種功能性腸胃疾病,主要因腸臟功能紊亂、失調或腸道過敏,令腸道無法發揮正常功能,如腹痛、腹脹、大便次數增多或減少。腸易激綜合症並不會致命,亦不會對腸臟造成永久損害或癌症等嚴重併發症,最大影響是對患者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有統計顯示,本港約7%人有腸易激綜合症,當中以女性居多。[1]
暫時醫學界對於腸易激綜合症的確切成因仍未明,但患者通常會出現至少以下一種腸胃蠕動不協調的情況:
腸易激綜合症是長期疾病,症狀或會在一段時間內反覆出現或交替地出現,情況因人而異,由輕微至喪失腸胃功能不等。
根據2006年美國腸胃科學會羅馬三診斷標準(Rome III criteria),腸易激綜合症可分為 4 種類型,患者亦可能會隨時間而改變類型,如由肚瀉型轉成便秘型或從便秘型轉成肚瀉型。
腸易激綜合症的徵狀與大腸癌、腸臟慢性發炎相似,醫生一般會為患者進行身體檢查、大腸內視鏡、驗血及大便化驗,以排除其他嚴重腸道疾病的可能性。若檢查結果均為正常,就可以判斷為「腸易激綜合症」,若是大便有血、貧血或是血蛋白質偏低、發炎指數過高等,就很大機會是患上其他腸道疾病。
由於腸易激綜合症與慢性腸炎、腸癌的症狀十分相似,容易令人混淆。究竟三者有何分別?
其實,腸易激綜合症目前並沒有特效藥可治癒,患者只可靠改變生活習慣、使用藥物或心理治療,紓緩病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