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上,我們一向覺得懷孕時吃甚麼都與肚裡的寶寶有關連,這想法在近代更得到科學證實,甚至更加深入。雖然現時物質豐盛,尤其處於大城市中,因營養不足而導致胎兒出現問題的情況已不如過往般普遍,但身負孕育下一代重任的準媽媽又怎可以掉以輕心呢?轉載自《幸福媽咪懷孕食譜》,註冊營養師張翠芬、註冊營養師林思為、註冊中醫師黃劍峰、葉芷瑩編著,跨版生活出版。撰文:註冊營養師張翠芬、林思為
表一:缺乏個別營養素對胎兒和母體的影響
可是,街上美食處處,除了部份「天生吃不胖」的女士外,大部份女士減肥瘦身都來不及,每樣食物都「一口一小心」,既要看脂肪含量又要考慮熱量,現在竟要為寶寶而增肥,一邊怕小生命營養不足,一邊又怕自己生育後無法回復原本的體態和體重,實在是旁人難以感同身受的重大犧牲!
別盲目地吃、吃、吃許多人以為懷孕就如「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準媽媽要吃兩個人份量的食物,否則,寶寶又怎會飽呢?或以為額外吃許多特別的食物,才能令胎兒健健康康!事實不然,試想,才六、七磅的「麵粉糰」,又怎塞得下一個成人份量的食物?多出來的熱量,還不是變成脂肪,增加孕育出「超磅BB」或變身「肥媽媽」的機會?
這不僅令懷孕過程更辛苦,也增加危險和壓力!懷孕時凡事都已經要特別小心了,還增加不必要的體重,平日活動時難免會更吃力,跌倒、撞倒的機會有可能增加,且過胖的孕婦亦有較大機會患上妊娠糖尿、妊娠高血壓等疾病。媽媽不好,寶寶自然受影響。何況,寶寶甫出生便成「超磅BB」,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還有,在懷孕期間,母體會自然調節,也就是俗語說的「吸收得更好」,以應付胎兒的需要。根據科學化的分析,孕婦在懷孕的最後階段,每天需要的熱量比孕前不過多300卡路里,約等於1杯脫脂奶及2包梳打餅的熱量!所以,比平日吃得略多就已經非常足夠,完全不必吃雙份,甚至三份。
可是,也不能完全不理會胎兒的需要而過份節制,因為在這階段,身體營養需求的確增加了,但重點在於質,而不是量,須注意多吃含豐富優質蛋白質、礦物質和維他命的食物,而少吃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鹽份。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既吃到適當份量的食物,又能攝取足夠的營養素供胎兒發育。要胎兒健康,營養均衡和適當地控制體重才是關鍵。何況,這對產後恢復調理也有極大的幫助。下一篇與大家談談哪些營養素,在懷孕期間需要特別增加攝取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