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醫學新知 >  炎症性腸病|中大醫學院指新症10年增30倍 食物添加劑可引起腸道菌失衡

炎症性腸病|中大醫學院指新症10年增30倍 食物添加劑可引起腸道菌失衡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1-01-29

全球炎症性腸病發病率正急劇上升,中大醫學院團隊最近成功發現攝入食物添加劑可引起腸道微生態失衡,引致腸道發炎,而炎症性腸病更與腸道微生態失衡息息相關,並正積極開發改善腸道微生態失衡的新療法,以增加患者康復和病情紓緩的機會。

克隆氏症是炎症性腸病的一種,其發病率正急速上升,對新興工業國家所造成的醫療負擔尤其嚴重,全球正迫切需要找出致病成因及開發新治療方案。至於香港,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黃秀娟教授引述數據,估計目前全港約有7,000名炎症性腸病患者,而炎症性腸病新症由2000年至2010年短短10年間就增加30倍。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收集本港克隆氏症患者和健康人士樣本,各組有54人,對比他們的腸道菌群變化,結果發現在克隆氏症的病人裡,腸道有一種菌含量異常增多,「奇異變形桿菌在克隆氏症病人和健康人士糞便中陽性檢測率分別是18.5%和5.6%」,腸道中的奇異變形桿菌含量高人群裡,致益菌含量降低,壞菌含量增加,容易誘發腸道微生態失衡及炎症性腸病。

此外,研究團隊又發現克隆氏症患者年幼時較一般人更常進食過量加工食品,或因此引致患病。克隆氏症患者如近期攝入較多的食物添加劑,亦有機會導致腸道微生態失衡,引致腸道持續發炎。團隊解釋,食品添加劑不僅會對腸道的屏障造成傷害,還會影響腸道里菌群的變化,促進壞菌的生長,抑制益菌的生長,從而引起腸道的菌群失衡,導致炎症性腸病的發生。

研究人員指,乳化劑會加快一類在炎症性腸炎病人中常見的壞菌(變形菌)的生長速度;乳化劑和亞硫酸鈉會抑制一種常見的益菌(普拉梭菌)的生長速度。

黃秀娟教授補充:「除食物添加劑外,我們同時發現了一種與克隆氏症有密切關連的細菌。這種細菌可引致患者腸道微生態失衡,侵害患者腸道,並出現免疫異常,引起腸道發炎。這些發現為透過調整腸道菌群作預防和治療克隆氏症帶來重要啟示。」

克隆氏症成因、症狀知多少

克隆氏症是炎症性腸病的一種,克隆氏症患者常見於年幼或青少年時期發病,引致消化道發炎及潰爛。症狀包括腹瀉、腹痛、大便帶血和黏液,症狀會伴隨一生,患者需要長期服藥,嚴重者更需要接受腸道手術,然而現時克隆氏症治療成果未如理想。

腸道微生態失衡是引發炎症性腸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醫學界已發現克隆氏症患者的腸道菌群與一般人不同,患者腸道的益菌數量和多樣性較少。中大醫學院圑隊將透過「GIVES-21」研究計劃收集克隆氏症流行病學突破性的數據,建立網上互動地圖供公眾查閱,從而讓公眾可以加深對克隆氏症的認識。

7317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