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時代,教師有著崇高地位,學生對他們的尊敬程度好比摯親。然而,現代社會急速而多變的生活節奏、從社會、學校、家長及學生等多方面而來的訴求,不禁讓今天為人師表的倍感壓力。社會上多番的討論及相關的研究調查顯示,教師的壓力主要來自以下4方面。撰文:新生精神康復會
1. 繁重的「教學工作」教師除了要應付正規的教學工作之外,還有許多非教學工作,如兼任校內的行政管理職務、帶領課外活動及撰寫教學報告等。過量的非教學工作不但會間接導致教學質素下降,更令教師缺乏休息時間,身心飽受壓力。
2. 學校方針與教師個人期望有異校方與教師在教學的方向上若持不同意見,往往在教學上產生不必要的磨擦,教師可能因教學方法不能如願實行而有挫敗感,甚至影響其精神狀態,繼而影響其教學質素。
3. 學生的成長轉變期青少年本身已出現多種因成長期而帶來的轉變及問題,作為教師必須要協助他們如何面對和解決。此外,他們還要面對不同性格的學生,如過於活躍或比較被動的學生,這無形中為老師增添多一重挑戰。
4. 教育政策朝令夕改每隔幾年就變奏的教學課程及教育制度,容易令學校、教師以及學生感到無所適從,特別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每每要在剛熟習教學情況下,又要重新適應課程的改變,這難免會影響教學的質素。
面對此等挑戰,教師本身及學校兩方面可嘗試以下的應對方法:教師方面
學校方面
總括而言,若學校與教師兩方面能作出相應的調節,達到良好的默契,定能建造健康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成為最終的得益者,茁壯地成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