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畫中的世界(上)
編輯: May Chan
日期: 2012-02-13
每逢周六日,不少家長都喜歡安排自己的子女參加不同類型的繪畫班,除了現實地為他們爭取多點入學本錢,亦可培養他們的藝術天份,並希望能透過孩子的畫作,多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當孩子拿著手上的作品給你欣賞時,你或許會很隨意地回應一句︰「畫得很好啊!」又或是當你看到孩子畫上一個笑臉的時候,你就會認定他是在表達著自己開心的情緒。
然而,笑臉就一定是代表著快樂嗎?
你可能會反問,甚至質疑筆者一句,笑臉不代表快樂,難道是代表憂傷嗎?
成年人的投射
一個孩子繪畫了一幅帶著笑臉的全家福,不一定反映了他對現在的家庭生活感到快樂或美滿。有小孩於畫紙上畫上了一張母親的笑臉,細問之下原來是孩子記掛著已離世的母親以及其昔日的笑容。成年人很多時候會將自己對事物的投射強加於小孩子的身上。例如看到孩子灰灰黑黑的畫作時,就假定了孩子一定是帶著一些負面的情緒。
受自我成長環境影響
當我們希望從孩子的畫作中了解他們的時候,我們首先要認識,自己因著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經歷,已對事物產生了不同的心理投射。例如你看到一幅車打芝士的圖片,你最容易會聯想到的動物就是老鼠。但其實你有沒有看過真正的老鼠在吃車打芝士呢?你有這樣的投射可能是源自小時候所看的卡通片內,老鼠吃芝士的情節。
思想不盡相同
我們必須要認清一點,就是你所認為的東西,不一定是真理。因此你的想法不一定等於孩子的想法。同一幅圖畫,對不同背景的人,可以產生出不同的投射。就好像有些孩子會將「屋」這個題目畫成高樓大廈,有些卻會畫成平房或小木屋。
要從一幅畫中了解孩子,首先要放下自己的價值判斷︰
- 不要批判孩子的畫畫得美與不美。要鼓勵孩子放膽地透過繪畫表達自己。必須要告訴孩子,用畫畫表達自己,是沒有美與不美的標準的。因為很多不擅於繪畫的兒童會因為擔心自己的畫不夠別人漂亮而對畫畫有所卻步。
- 不要將自己對畫的感覺強加於孩子身上。孩子的畫不是謎語,不要胡亂猜測孩子想表達的意思,也不要告訴孩子你對其畫作的想法。嘗試以簡單的開放式問題引導孩子自行講解及描述作品,例如「這個人是誰?」、「這個人是怎樣的。」
- 多給予孩子空間和時間。現代父母最欠缺的就是耐性。孩子描述自己的作品,很多時候都需要較長的時間去組織自己的想法,耐心的等候孩子講解,不要胡亂打斷他們的分享。因為這樣很容易會令孩子失去繼續分享的勇氣及興趣。家長可以在耐心聆聽孩子分享的同時,加上一些身體語言如輕輕點頭,以鼓勵孩子繼續分享。家長亦可安排一些較舒適的空間讓孩子繪畫及分享,同時不宜限制他們的繪畫時間,讓孩子於一個自由、舒適的環境中表達自己。
要了解孩子畫中的世界,最重要的其實不是他們所畫的內容,而是孩子繪畫背後所帶著的故事和想法。謹記,聆聽和溝通才是了解的最根本!(續)
撰文:香港家庭福利會全人專業服務註冊社工張雅琳姑娘
65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