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不明原因頭暈想吐、冒汗、心悸?醫生解構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成因、症狀、診斷及治療方法

不明原因頭暈想吐、冒汗、心悸?醫生解構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成因、症狀、診斷及治療方法

陳杰
心臟科專科醫生
日期: 2025-01-24

不明原因頭暈想吐-冒汗-心悸-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心臟科陳杰醫生

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VVS)是最常見的暈厥形式之一,其病理機制是由於短暫心跳減慢或血壓下降導致通向大腦的血流量突然減少,繼而引發短暫的意識喪失。

什麼是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

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主要是由於身體自主神經系統的反射機制問題所引起的。當我們的身體對某些內在或外在觸發因素產生過度反應時,可引致血管舒張、血壓下降、心跳迅速減慢、心跳短陣停搏,最終導致腦部供血不足而暈厥。常見的觸發因素包括:情緒壓力(恐懼、焦慮)、疼痛(如經痛、腹痛、創傷性痛楚)、長時間站立、情境觸發因素(咳嗽、急大小便、打針、抽血)等。

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有多常見?

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在一般人群中都很常見,但尤其以青少年(特別是女性)、或患有焦慮症/抑鬱症的患者比較常見。

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一般是良性的暈厥類型,普遍人群中的平均盛行率為 22%,佔所有暈厥類型約29%。35 歲至 60 歲人群中,大約 35% 至少經歷過一次 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到 60 歲時,42% 的女性和 32% 的男性至少經歷過一次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 其發病率顯示雙峰年齡分佈,峰值出現在青春期和 60 歲之後。女性的發病率是男性的 1.5 倍。

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有什麼症狀?

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的特徵是意識突然喪失,通常患者在暈厥前可能會感覺到頭暈、噁心、嘔吐、冒汗、心悸、胸部不適、視力模糊等。少數患者在意識喪失後可能會出現短暫的肢體抽搐或大小便失禁。多數患者會短時間內(幾秒鐘至幾分鐘內)恢復意識。患者在清醒後也可能會經歷短暫的意識混亂、疲勞、四肢無力等症狀, 但一般不會有持續/永久性的神經系統損傷。

不明原因頭暈想吐-冒汗-心悸-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心臟科陳杰醫生

如何診斷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

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的診斷主要是依賴臨床病史、身體檢查和其他輔助檢查,以排除心源性、腦源性暈厥病因:
  • 臨床病史:通過詳細的患者病史,以確定潛在的觸發因素和發病前的症狀。
  • 身體檢查:生命體徵評估、神經學檢查和平臥/直立性血壓測量。
  • 靜態心電圖 (ECG)和24小時動態心電圖:排除心律失常或其他心源性暈厥的病因。
  • 心臟超聲波:排除結構性心臟病
  • 傾床測試:在檢查中,病人會躺臥在一張可調校傾斜角度的牀上,由平臥轉換至70度傾斜,需要時加上藥物刺激,引發迷走神經反應,過程中患者會接受持續的血流動力監測。
少數患者經初步評估後,可能須要接受進一步檢查以排除其他暈厥的病因:如運動心電圖、腦部電腦掃描、心臟電腦掃描、心臟電生理檢查、植入式心律監測儀(循環記錄儀)、腦電波檢查等。

不明原因頭暈想吐-冒汗-心悸-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心臟科陳杰醫生

如何治療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

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的治療重點是改變生活方式,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藥物或手術介入治療:
  1. 改變生活方式:
  • 對於沒有高血壓、心臟衰竭、或腎衰竭的患者,平時應增加水份和鹽份的攝取,以擴大血液容量,避免脫水、低血壓。
  • 在出現早期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症狀時(如頭暈、噁心、冒汗、四肢無力,但並未暈厥時),應採取物理反壓動作 - 平臥、提高並交叉雙腿、繃緊手臂肌肉,以增加血液回流心臟和腦部
避免已知的觸發因素(例如,長時間站立、炎熱的環境)。

不明原因頭暈想吐-冒汗-心悸-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心臟科陳杰醫生

  1. 藥物治療:
如Beta 受體阻滯劑、皮質類固醇如氟氫可的鬆(fludrocortisone)、甲型速效劑如米多君(midodrine)、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 等藥物。

  1. 手術介入治療:
對於患有嚴重和反覆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的特定患者 (一般指年齡大於40歲以上、有心臟抑制型反應(cardioinhibitory response) 、心跳停搏的患者),可能需要植入心臟起搏器或接受以防止反覆暈厥。

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會否增加心臟病發或死亡率?

血管迷走性暈厥患者的預後通常良好,很少與顯著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或死亡率相關。大多數患者可以透過識別早期預警症狀,並改變生活方式來有效控制症狀。

結論

血管迷走性暈厥是一種常見但常被誤解的疾病。透過了解其病因、識別症狀並實行適當的管理措施,患者可以顯著減少這種情況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治療重點是保持充足水分吸收、避免脫水,如出現早期暈厥前症狀時,應採取物理反壓動作 - 平臥、提高並交叉雙腿,增加血液回流心臟和腦部。嚴重患者可能需要藥物治療或心臟起搏器治療。患者預後通常良好,很少與顯著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或死亡率相關。

參考資料:

  1. Grubb B Olshansky B, Syncope: 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 2005 2nd ed.Walden, MABlackwell Futura Day SC Cook EF Funkenstein H Goldman LEvaluation of outcome of emergency room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loss of conciousness, Am J Med, 1982, vol. 73 (pg. 15-23)
  2. Abuzainah B, Gutlapalli SD, Chaudhuri D, Khan KI, Al Shouli R, Allakky A, Ferguson AA, Khan AI, Hamid P.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s Risk Factors for Vasovagal Syncope and Potential Treatment Targets: A Systematic Review. Cureus. 2022 Dec 21;14(12):e32793. doi: 10.7759/cureus.32793. PMID: 36694488; PMCID: PMC9858696.
  3. Ng, R.S. Sheldon, D. Ritchie, V. Raj, S.R. Raj. Reduced quality of life and great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vasovagal syncope patients compared to healthy individual PACE - Pacin Clin Electrophysiol, 42 (2) (2019), pp. 180-188
  4. Demir, C. Hasdemir, H. Ak, S. Atay, H.H.Aydin.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copy number variations in patients with familial Neurocardiogenic Syncope Biochem Genet, 54 (4) (2016), pp. 487-494
  5. Raj, R. Sheldon. Management of 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 inappropriate sinus tachycardia and vasovagal syncope Arrhythmia Electrophysiol Rev, 5 (2) (2016), pp. 122-129
  6. Nader Salari, Zohre Karimi, Mahvan Hemmati, Ali Mohammadi, Shamarina Shohaimi, Masoud Mohammadi, Global prevalence of vasovagal syncop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Global Epidemiology, Volume 7, 2024,100136.
  7. Ghariq M, Thijs RD, Bek LM, van Zwet EW, Benditt DG, van Dijk JG. A higher proportion of men than of women fainted in the phase without nitroglycerin in tiltinduced vasovagal syncope. Clin Auton Res 2020;30(5):441–7.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