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活節奏急速,飲食不定時,精神壓力大,不少人都深受胃痛問題困擾。而胃痛往往只是一個表徵,成因各不相同,但可能上消化道出現問題的一個警號。慢性淺表性胃炎就是胃痛的其中一個常見成因,如果長時間忽視不理,甚至會演變成癌症或胃穿孔等嚴重疾病。
慢性淺表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 →腸上皮化生 →異型增生或不典型增生 →胃癌慢性淺表性胃炎 →糜爛性胃炎 →胃潰瘍 →胃出血、胃穿孔
胃痛處理不善,可能會演變成慢性萎縮性胃炎,部分萎縮可以改善及逆轉,但若演變為腸上皮化生,則通常難以逆轉。而出現異型增生後,輕度異型增生仍可逆轉,但重度者易轉變為癌。尤其對於一些有胃癌家族史、食物營養單一,常食熏製或醃製食品病人,需要警惕腸上皮化、萎縮及異型增生向胃癌發展的可能。
若演變糜爛性胃炎,則需要留意,處理不善,出現嚴重潰痬及消化道出血就可能需要胃鏡或手術治療。所以大家決不能輕視胃痛問題,應該提早預防治未病。
現代西醫治療胃痛,通常對症治療,如患者感染幽門螺旋菌(HP),一般採用三聯療法,以高劑量質子泵抑制劑(PPI)配合兩種抗生素治療。如果因為胃酸引起,則通常以抑制胃酸的藥物及止痛藥,例如對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代替非類固醇類消炎藥進行治療。
從中醫角度理解,胃屬陽明,為多氣多血之腑,胃痛初期在氣分,遷延日久,則深入血分。清代名醫葉天士於《臨證指南醫案》有云:「初為氣結在經,久則血傷入絡」。氣分胃痛以脹痛為主,痛無定處,時痛時止,噯氣或矢氣後痛減,程度較輕,經治療後情況通常就會改善。但當胃痛不愈,由經入絡,招致血瘀,胃絡痹阻不通,病情就會深入血分。血分胃痛通常痛有定處,甚或有針刺感覺,痛感持續難解,進食後痛感更強,程度較重,傷及胃絡甚至伴有便血、嘔血等情況,患者即使接受治療都未必能夠輕易根治。
影響胃氣升降,胃絡氣血運行有3大因素,分別為︰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每個人體質及胃痛成因因人而異,各不相同。若胃痛頻發,久治不愈,應盡早尋求專業人士協助進行檢查,及早治療,避免演變難以逆轉的嚴重疾病。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及早諮詢註冊中醫師意見。
李珈頌廣州暨南大學中醫學學士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仁濟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葵青區)
延伸閱讀: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