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如何與精神病人溝通?精神病的標籤令我很難堪 了解精神病 消除歧視和偏見

如何與精神病人溝通?精神病的標籤令我很難堪 了解精神病 消除歧視和偏見

梁婉珊
精神科專科醫生
日期: 2024-02-29

如何與精神病人溝通?精神病的標籤令我很難堪?了解精神病 消除歧視和偏見

其實精神病十分普遍,在香港甚至世界各地都有許多知名人士也曾患上精神病,可惜到目前為止,仍然有不少人都對精神病存有誤解。他們認為只有意志力薄弱或抗壓力低的人才會患上精神病;甚至有些人認為精神病患者都是瘋瘋顛顛,會做出各種各樣古怪或危險的行為。事實上研究發現,大約八至九成的精神病患者是屬於輕度至中度精神問題,而有自毀傾向或傷害他人行為的實屬罕見。

精神病

對精神病的標籤

我曾經有一位廿多歲的女病人,她出現了抑鬱症狀,經常感到情緒低落、無故哭泣、不願到公眾場所、害怕接觸人群、懼怕嘈吵聲音、感覺全身乏力、即使連踏出房間的動力也沒有。經過了一段時間後身體逐漸出現不同程度的狀況,例如呼吸困難、身體會不停發抖,在痛苦難擋的情況下,終於決定尋求專業協助。

經過我仔細的臨床評估後,這位女孩確診患有中度抑鬱症並有焦慮徵狀。當她知道診斷結果後,很坦承及渴望獲得協助,但同時她卻非常恐懼精神病這個標籤,絕不希望被別人發現。經過了幾節心理治療及配合藥物治療後,她的抑鬱情況逐漸獲得改善。於是她告訴我,她的家人催促她要盡快停藥,因為他們感到患有抑鬱症是很羞家的事,即使是親友也不能讓他們知道,更遑論是其他人。

真正認識及了解精神病

女孩自行查閱書籍發現,原來抑鬱症是因為腦部血清素失調所引致,但家人卻不斷強調不需服藥及要求立即停止用藥,認為她只要想開點就能夠解決問題。女孩並沒有因為家人的意見而選擇放棄,反而繼續積極治療,閱讀更多不同有關精神科的書藉及資料,積極參與精神科義工團隊。最後她領悟到原來精神病並不如想像中可怕,反而是人們對精神病患者帶有標籤或誤解,從而耽誤了患者的康復療程,甚至產生標籤與歧視等偏見而造成其他問題。

如果能夠跳出既定的思想框架,為自己的健康付出多點努力,從多角度客觀了解精神病,避免直接下結論精神病發作的原因是不夠堅強、抗壓力低或固執所造成,這樣就能超越偏見及不必要的標籤了。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19076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