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天氣,Mavis就會濕疹發作,手腳皮膚相當痕癢,病情嚴重時更會出水泡和破損出血,除了影響外觀,有時更痕癢得難以入睡,因休息不足致情緒大受困擾。每次病發求診,醫生會為她處方抗敏藥物和外用類固醇藥膏作治療,惟病情時好時壞,尤其在轉天氣時更易翻發。
其實濕疹在香港屬常見都市病之一,任何年齡人士都有機會患上,包括長者和嬰兒。這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炎症,屬過敏性疾病,因個人免疫系統對某些物質產生過敏反應,導致皮膚痕癢、乾燥脫皮、起紅疹;嚴重者可因痕癢而抓至傷口出水,或皮膚出現水泡及破裂,損傷位置結痂等,常見於面、頸、頭皮、身體及四肢皺摺部份。
在孩童時期發病的濕疹,多數為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為過敏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家族具有患上過敏性疾病,即濕疹、鼻敏感或哮喘的傾向,並多在童年時期開始出現病徵,少數會持續到成年。另外,曾對食物過敏(如雞蛋、奶類及奶製品、海產等)或經常接觸致敏原(如塵螨、灰塵、花粉等),也較易患上濕疹,但此症並不會因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而傳染。負面情緒和壓力亦是濕疹誘因之一,例如Mavis因排山倒海的工作壓力,以致情緒變得焦慮急躁,身體長期分泌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擾亂了免疫系統功能,繼而引發皮膚出現過敏反應。可是過敏性疾病一般都較難完全根治,當患者再接觸致敏原,或受外在環境影響如天氣轉變、污染等,都會誘發濕疹復發,影響心理健康,形成惡性循環。
正常情況下,醫生會視乎患者情況,處方抗敏藥物、外用類固醇藥膏或口服類固醇紓緩病情,但長期使用類固醇未必能根治病症,若不當地倚賴外用類固醇更可引起皮膚變薄的副作用。其實濕疹不只是過敏性皮膚問題,亦與腸道微生態失衡有關,此說法源於人體大部分的免疫細胞都集中在腸道,腸道欠健康的話,身體抵抗力下降,更易引發濕疹。中大醫學院多項研究亦發現,服食益生菌(Probiotics)有助補充腸道內的「好細菌」,平衡腸道菌群,穩定腸道酸鹼度,提升免疫力,改善整體健康。
另外,患者平日注意生活習慣,加強護理及接受適當治療,大都可控制和減輕病情,可參考以下建議: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