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發育過程中,扁平足是父母關心的一環。雖然香港暫時沒有正式統計受扁平足影響人數,鄰近地區如台灣平均每年20萬新生兒當中,約有8000名孩子是小兒扁平足,約佔4%。
從兩腳的內側看去,可以看到一條明顯的弧線,那就是足弓。足弓幫助人們走路時吸收震動,避免腳部承受過多壓力。一般常聽到的「扁平足」就是足弓太低或沒有足弓,換言之,沒有內側縱弓的人就稱作扁平足。其實所有的嬰兒都有扁平足,即他們的腳板內側沒有成人常見稍微彎曲的足弓,所以家長們不需過早憂慮。 一直到孩子2歲左右,內側彎曲的足弓才會慢慢的出現。
一般而言扁平足可分成兩大類:回復性扁平足 (佔大部份比例)及 僵直性扁平足。
指無承重下有正常足弓,一旦承重則足弓塌陷。造成的原因包括:
指不管腳有無承重,足弓都呈現扁平。造成的原因包括:
兒童患有扁平足需由專業的醫護人員檢查,但也可以先透過以下幾個簡易的評估方法來檢測自己是否有扁平足的可能:
大部分扁平足病人都不需要透過手術來治療,除非一般方法未能減輕症狀,導致日常生活出現嚴重不便,醫生才會考慮手術治療。
此外,有一點家長要留意,小朋友若穿太大的鞋子,鞋子裡面空間過大,有可能導致走路時候要更用力去抓著鞋子,腳 部肌肉比較易累。第二是小孩平衡力會減低,很容易失平衡跌到。若果小孩有遺傳性的扁平足,太大的鞋子有機會令扁平足問題惡化,亦會令孩子的腳掌容易磨損或形成厚繭。
扁平足初期並沒有明顯症狀,但當患者站立或走動過多時,腳底拱橋下塌,腳底貼近地面,未能有效避震和承托身體重量,久之患者的足關節、膝關節、髖關節或會出現代償性症狀。扁平足長遠來說常見症狀有:
教導扁平足小朋友走路的方法如下:
王先生是位文員,他非常熱愛足球,從小便一直參加不同的球隊及比賽。但在一次的比賽中跟對手爭頂頭球時失去平衡,單腳著地時聽到膝蓋發出一下"啪"的聲音,然後膝蓋劇痛,送院後證實他的膝蓋前十字韌帶,內側副韌帶及半月板有輕微撕裂的情況,幸好不需要手術處理。經過差不多一年的物理治療後,已經可以正常行走,也嘗試再進行足球的訓練。
可是在一次急停轉向的訓練時,王先生的膝蓋再次受傷,這次王先生便前往脊醫診所求助,在詢問過去病歷時發現,王先生雖從小便開始足球訓練,但他的平衡感一直都不是很好,基本上踢球時都會不小心跌倒或被拌倒,每次踢完球腳跟小腿都會很酸痛,他以為是球鞋不對,但換了很多雙球鞋情況都沒有改善。
經檢查後,發現王先生原來有扁平足,在沒有足弓承托體重,所以在那次比賽時受傷。所以除了膝蓋的治療外,也為王先生訂製了矯型鞋墊。從此以後,王先生踢球後的不適感也太太減少,平衡感也加強,很少再在踢球時跌倒。
延伸閱讀: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