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坂本龍一離世|曾先後患咽喉癌及直腸癌 醫生拆解病徵、診斷及治療方法

坂本龍一離世|曾先後患咽喉癌及直腸癌 醫生拆解病徵、診斷及治療方法

戴燕萍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日期: 2023-04-06

日本音樂大師坂本龍一於上月28日不幸離世,各界紛紛留言悼念。坂本龍一於2014年患上咽喉癌,2020年確診直腸癌第四期,抗癌多年。咽喉癌初期症狀是什麼?直腸位置在那? 平常可自我察覺嗎?以下由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戴燕萍醫生一一分享。

日本音樂大師坂本龍一於上月28日不幸離世,各界紛紛留言悼念。坂本龍一於2014年患上咽喉癌,2020年確診直腸癌第四期,抗癌多年。咽喉癌初期症狀是什麼?大腸癌被稱為消化系統隱形殺手,平常可自我察覺嗎?以下由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戴燕萍醫生一一分享。

了解咽喉癌致癌因素

咽喉在口和鼻的後端,它與食道、聲帶及氣管連接。常見咽喉部疾病包括咽喉炎、聲帶結節和聲帶瘜肉等。

而咽喉癌暫時成因未明。目前較為大家所接受的致癌因素包括:抽煙、飲酒、長期接觸有害化學氣體或石棉和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等。

白內障手術2022

咽喉癌初期症狀及檢查方法

咽喉癌患者初期症狀包括聲線沙啞、痰帶血絲、吞嚥困難或有異物感等,如病情比較嚴重有機會導致頸部淋巴腫大。

由於咽喉位置比較深入,平常較難自我檢查。如懷疑有喉癌症狀,或頸部有淋巴腫大的情況,應及早諮詢醫生並接受檢查。因此如有懷疑,可以找耳鼻喉科醫生進行檢查:

  • 內窺鏡檢查 – 近距離檢查咽喉內部有沒有異常狀況
  • 活體組織切片 – 若醫生在內窺鏡有任何可疑的發現,便會於患處切除一小塊組織樣本,送往病理化驗
  • 影像檢查 – 包括電腦斷層掃描(CT)、磁力共振(MRI)和正電子掃描(PET/CT)等

咽喉癌治療方法

若喉癌及早發現,例如第一、二期 可以採用根治性放射治療或喉部分切除術,治癒率可超過90%;但若病情較嚴重,通常需要合併療法,例如 切除全喉連同術後輔助放射治療或同步化療,治癒率會降低至50%至80%。 一旦喉癌發生遠端轉移,則只能以抗癌藥物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以紓緩病情。

直腸癌常見成因逐個捉

  • 年齡—50歲或以上人士患上結直腸癌的風險較年輕人高
  • 飲食—高動物脂肪和低纖維的飲食可能會增加腸瘜肉或結直腸癌的風險
  • 家族史—家族中若有成員曾患結直腸癌,其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可能會較高
  • 腸瘜肉—瘜肉的大小和數量可能會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 吸煙
  • 病史—以前曾患克隆氏症或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會顯著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直腸癌易被發現?初期症狀有哪些?

直腸是連接乙狀結腸和肛門間的一小段腸道,是大腸的最後一段,長度約十二至十五公分,最主要的作用是貯存糞便。由於位置比較深入,平常較難自我察覺。而直腸癌常見的症狀包括大便有血或黏液,大便習慣改變(例如便秘或大便變幼),常有排便不清的感覺等。

認識直腸癌診斷及治療方法

如有疑惑,可做什麼檢查?

  • 大腸內窺鏡檢查 —如果醫生發現有瘜肉或腫瘤,可以切除瘜肉或抽取腫瘤組織化驗
  • 如果確診為腸癌,醫生會安排電腦斷層掃描、磁力共振或正電子掃描等來評估癌細胞是否已擴散至直腸以外的地方
根據不同期數,治療方案包括外科手術,放療,化療和標靶治療等。最早期的直腸癌可單靠手術作為根治性治療。如果是中後期可能要結合術前或術後的輔助電療化療以縮小腫瘤和減低癌細胞擴散及復發機率。如果腫瘤發生遠端轉移,有部分能切除所有病灶的病人仍能達致根治的目標,不過如果轉移的範圍比較大,就只能靠化療、標靶治療或免疫療法等去控制病情和延長壽命。

直腸癌5大預防貼士

  1. 保持良好飲食習慣,多吃全穀類、蔬菜、新鮮水果,減少食用加工肉製品及高脂食物
  2. 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建議一星期做3至5次、每次3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
  3. 控制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MI)應維持在18.5至24之間
  4. 定期進行大腸篩檢
  5. 戒煙和減少飲酒

在同一個人身上患有不同的腫瘤常見嗎?

不是十分常見,但是有可能發生的,原因可以是:

  1. 兩種不同的原發癌症不幸在同一人身上先後或者同時發生,尤其是有共通的致癌因素,例如吸煙人士患上肺癌、食道癌或喉癌等風險較高
  2. 由第一種原發癌症轉移到其他器官(嚴格來說並不算是不同的腫瘤)
  3. 遺傳型家族性癌症症候群(Inherited Familial Cancer Syndrome)。一個基因的致病性變異,可以引致多種相關癌症,例如BRCA2 基因變異的攜帶者,患上遺傳性乳癌、卵巢癌、胰臟癌與前列腺癌等的風險較常人為高

圖片來源(部分):坂本龍一fb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3914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