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慢性胃炎| 43歲講師胃痛5年發現肝胃不和體質 中醫治療逆轉腸化生危機擺脫西藥

慢性胃炎| 43歲講師胃痛5年發現肝胃不和體質 中醫治療逆轉腸化生危機擺脫西藥

方樹堅
註冊中醫師
日期: 2025-04-10

淮山-慢性胃炎-胃痛-中醫治療逆轉腸胃病-健脾食療-方樹堅醫師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是指胃黏膜反覆發炎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現為長期上腹部不適或疼痛、腹脹、噯氣和食欲不振等。主要成因包括幽門螺旋菌感染、自身免疫失調及長期藥物刺激等。與一般消化不良症狀不同,慢性胃炎需要透過胃鏡及胃組織病理檢查,發現胃黏膜發炎或破損才能診斷。

慢性胃炎類型

慢性胃炎可分為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前者指病損黏膜較淺,後者指黏膜腺體萎縮、減少,令胃黏膜變薄。如長期胃黏膜受損及脫落,胃黏膜有機會伴有腸上皮化生(腸化生)甚至不典型增生,可能增加胃癌風險。

慢性胃炎原因

在傳統中醫學上,慢性胃炎屬於「胃痛」、「胃痞病」、「嘈雜」等範疇。其形成常因先天體虛、情緒壓力、飲食不當、藥物刺激或感染(如幽門螺旋菌)等因素,導致脾胃功能失調。病程發展呈現「虛實交雜」特點:初期多屬氣滯濕熱的實證,久病則轉為脾虛或虛實並存,尤其血瘀是惡化關鍵。

把脈-中醫治療

中醫解說慢性胃炎常見證型

臨床上常見5種慢性胃炎證型:
  1. 肝胃不和證:胃脹痛連及兩脅,頻繁噯氣,症狀隨情緒波動加重
  2. 脾胃濕熱證:胃部灼痛伴反酸水,身體困重,口苦口臭,大便黏滯不暢
  3. 脾胃虛弱證:胃部隱痛喜溫按,四肢不溫,進食生冷後腹瀉加重
  4. 胃陰不足證:胃部嘈雜似飢非飢,口乾舌燥,大便乾結如羊糞
  5. 胃絡瘀阻證:胃痛如針刺固定不移,舌現紫斑,病程纏綿難癒

慢性胃炎的中醫治療著重「病證結合」:針對淺表性胃炎以脾胃虛弱、肝胃不和證型多見,治療應著重疏肝和胃,固護脾胃;而萎縮性胃炎多見脾胃虛弱與氣滯血瘀,需健脾益氣並搭配通絡化瘀藥。

中醫治療慢性胃炎

臨床上可按照伴隨症狀靈活調整用藥:
  • 合併幽門螺旋菌感染:多見脾胃濕熱,可配合清熱化濕藥
  • 伴有胃黏膜出血:根據證型加用止血類中藥
  • 出現腸化生或不典型增生:多為氣陰兩虛伴血瘀,以益氣養陰搭配活血化瘀為主

淮山-慢性胃炎-胃痛-中醫治療逆轉腸胃病-健脾食療-方樹堅醫師

病例:中醫治療慢性胃炎

方樹堅醫師曾接診一位案例:在大學擔任講師的43歲李女士,5年來反覆受胃痛困擾,去年胃鏡檢查確診慢性胃炎合併腸化生,雖然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呈陰性,但熬夜備課依靠咖啡提神、三餐不定時等習慣,導致她胃部灼痛與噯氣加劇,甚至出現腹瀉與便秘交替的腸功能紊亂。她更擔憂腸化生可能引發的癌變風險,這種心理壓力加劇了症狀的惡性循環。

方樹堅醫師向李女士仔細問診,結合舌有齒痕及弦細脈象,診斷為肝胃不和證。治療以疏肝理氣中藥為主。醫師針對她的生活模式提出建議:建議改為餐後飲用咖啡、戒除辛辣油炸食物,並建議將大學職務等腦力工作集中於上午完成,避免將工作壓力延伸至晚餐時段。平素進食應定時定量,切忌進食過快或暴飲暴食。

淮山-慢性胃炎-胃痛-中醫治療逆轉腸胃病-健脾食療-方樹堅醫師

經過3周中藥調理,李女士胃痛發作的次數明顯減少,原本依賴的胃藥逐漸停用。2個月後追蹤發現,她不僅胃痛情況穩定,連經前乳房脹痛也意外改善。方醫師建議她定期服用中藥調理脾胃,亦可每2-3年復查胃鏡以跟進。

中醫治療慢性胃炎在改善臨床症狀、提高生活質量方面有一定優勢。如慢性胃炎治療及時,可以減少病變範圍、降低復發率、促進胃黏膜萎縮、腸化、不典型增生的消退與逆轉,降低胃癌風險。

淮山-慢性胃炎-胃痛-中醫治療逆轉腸胃病-健脾食療-方樹堅醫師

中醫推薦1款健脾養胃食療

以下介紹一款適合健脾養胃的食療:

淮山小米粥

材料:淮山(山藥)30g、小米 50g、去核紅棗 5 枚、清水適量

做法:淮山洗淨切片,與小米、紅棗一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沸後轉小火煮 40 分鐘至粥稠,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養胃,益氣補虛,適合脾胃虛弱、疲倦乏力、大便稀溏人士。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641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