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期談及胃動力跟胃氣的關係,又提到自律神經系統如何影響胃氣的產生,今期就談用中醫方法處理這個問題。中醫認為胃動力不足,跟胃氣不降有關,食物會長時間殘留胃腸,胃酸持續分泌,加上細菌發酵產生大量氣體,致令人感到胃腸脹滿不適,故中醫用藥首重加強胃動力。
用理氣藥的目的,無非調動額外能量幫助胃腸蠕動,所以氣虛的人絕不可過用,又或與補氣藥同用。但問題來了,若胃氣已經很多,再去補氣的話,氣必然更滯,亦有機會鬱久而化熱,導致上火。然而只管用理氣藥,卻又傷氣。所以理氣藥和補氣藥之間其實存在一定矛盾,要拿捏得準,須中醫師的功夫了。
常用的降逆中藥有法半夏、旋覆花、代赭石等,其藥性下行,能加強降氣作用。胃氣脹也因為胃酸分泌增加,所以輔以制酸中藥也有幫助,例如:海螵蛸、瓦楞子,淅貝等,特別是已患胃酸返流食道的病人,這些藥更必須用。其實人們常用以消食導滯的中藥,如神曲、麥芽、谷芽和雞內金等,這些都可輔助增強胃動力、幫助消化及護胃的作用。還有一類藥對於化氣很重要的,那就是按撫自律神經系統的中藥,下期再談。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