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中醫對痛經的辨證論治 | 生理痛的病因、治療、辨證及診斷

中醫對痛經的辨證論治 | 生理痛的病因、治療、辨證及診斷

仁濟醫院
-
日期: 2022-02-21

經痛-M痛

痛經是指行經前後或經期出現週期性的下腹痛、墜脹、腰酸或其他不適,甚至劇痛嘔吐暈厥,病情較重者甚可影響日常生活。經前後或行經期的小腹及腰部輕微脹痛不適,不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者,則為生理現象,不屬於痛經的範疇。痛經為臨床上最為常見的婦科病之一。按發病原因來分類,一般可以分為原發性痛經及繼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又稱為功能性痛經,所指的是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者,多見於青少年女性,或許同時會見子宮發育不良、子宮位置異常(前屈或後屈)。繼發性痛經,多由盆腔器質性病變所導致,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盆腔炎、子宮頸口狹窄、婦科腫瘤等。

經痛-M痛-中醫治療方法

痛經的病因病機:

痛經的病因病機可以「不通則痛」和「不榮則痛」概括。實者,氣滯血瘀、寒凝血瘀、濕熱瘀阻,邪伏衝任,子宮、衝任氣血壅塞更甚,不通則痛,發為痛經。虛者,氣血虛弱,腎氣虧損,衝任不足,行經期或經後氣血外泄,血海空虛,胞宮失養,子宮、衝任更虛,不榮則痛。

痛經的治療原則:

治療原則是以調理衝任氣血為主,痛經發作時與平日的治法會有所不同,要考慮到生理周期的不同階段,衝任氣血變化不同而調整。痛時治標,首重緩急止痛。平日治本,首重辨證求因;經前、行經期衝任氣血充盛,易生阻滯,宜理氣活血以行滯;經後血隨經去,血海空虛,治多養血益氣以補虛。

痛經的常見辨證

痛經的常見辨證:

辨證一般痛在經前、經期多屬實證,痛在經後多屬虛證;痛甚於脹,經血色暗紅夾血塊,多為血瘀;脹甚於痛,伴經血排出不暢者,多屬氣滯;絞痛、冷痛、喜溫得溫痛減,為寒;灼痛、得溫痛增,為熱;痛在少腹,兼有乳房脹痛者,病多在肝;痛連腰骶,伴腰膝酸軟乏力、頭暈、耳鳴者,多為腎虛。

痛經的鍳別診斷:

痛經需要與其他急診常見痛症鍳別,例如:異位妊娠、胎動不安、墜胎、卵巢囊腫蒂扭轉、急性闌尾炎、急性盆腔炎、非妊娠期卵巢黃體破裂。全部皆出現下腹疼痛及陰道出血。

首先,要與妊娠病進行鍳別,以尿HCG或血HCG試驗即可分別。其後,需要與腹腔的炎症及臟器扭轉鍳別。急性闌尾炎的疼痛由上腹開始,轉移至臍周,再轉移至右下腹,同時伴有麥氏點壓痛、反跳痛。急性盆腔炎的疼痛多為雙下腹持續疼痛,陰道分泌物增多,伴發熱及宮頸抬舉痛。卵巢囊腫蒂扭轉可見下腹一側突發性疼痛,伴嘔吐。最後,要與非妊娠期卵巢黃體破裂行鍳別,此病發生於黃體期,下腹一側突發性疼痛。

馬珏敏中醫師

撰文:仁濟醫院馬珏敏中醫師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6625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