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腳踭痛 | 中醫教你快速辨別足跟痛與筋膜炎

腳踭痛 | 中醫教你快速辨別足跟痛與筋膜炎

邱宇鋒
註冊中醫師
日期: 2024-02-01

到了冬天,多了病人來訴說有足跟痛的問題。足跟痛雖然不是一個危急重病,患者卻會覺得十分不便,因為早上下床時腳一碰到地面,便會非常疼痛,但卻又不得不忍痛下床梳洗。在稍作活動後足跟痛的情況又會逐步減輕,但當持重物、久行或由黃昏開始痛楚又會加重。

不少人在出現上述困擾時都會求助西醫,得出的診斷往往是患上「筋膜炎」,醫生給予止痛藥和消炎藥膏給病人自行使用,病情嚴重的病者會轉介接受物理治療。西醫認為這種足跟痛的原因是由於足踝和足底的筋膜及軟組織發生非感染性炎症,影響局部軟組織腫脹,血管擴張,白血球被激活並轉移到病灶,釋放炎症因子。炎症因子可刺激神經末鞘引起疼痛和一系列免疫反應,待這些免疫反應消失,炎症也隨之消除,疼痛便可逐步緩解,過程可需要一段時間。

臨床上有病人遇上足跟痛會看中醫,看看能否用針灸和吃中藥解決痛楚。對於足跟痛,西醫認為是和炎症有關,但是中醫卻有不同的見解。

腳踭痛 | 中醫教你快速辨別足跟痛與筋膜炎

簡單而言,形成足跟痛的中醫原因是「寒」和「血虛」。對於寒的形成,一方面是由於天氣寒冷,另一方面則由於本身陽氣不足、或起居不慎而招致身體虛寒,兩者加在一起從而發病。足跟痛在天氣寒冷的冬季容易發生,如在溫暖天氣室溫過低亦容易出現足跟痛。此外如果不注意下肢保暖,如赤足行走,在睡覺時沒有蓋好足部,沐浴後沒有抹乾足部,沒有及時換掉濕透的鞋襪,都容易令局部因為感受寒濕而影響經絡氣血運行不暢。

足跟痛問題在五臟中與腎臟關係較密切。根據經絡的循行路線足少陰腎經起自位於足底的「涌泉」穴,其他陰經經絡也經過足踝部位。出現臟腑失調主要由於年紀大身體機能退化,或由於久病、積損等原因。由於經絡的作用為反映內臟功能,因此足跟痛也有機會反映內臟問題。由於內臟問題引起的足跟痛多伴隨全身其他症狀,臨床必須結合全身問題判斷。

治療足跟痛要考慮病因為何,常見的寒證和血虛需要溫經散寒、養血補血,此外要注意足部保暖,不要過長時間站立和走路,高齡人士要注意多休息避免操勞。如患上足跟痛,要保持足部暖和,可用暖水泡足、浸溫泉等。針灸治療對足跟痛亦有幫助,不過在施針時較少在足底下針,多循經選附近穴位以作治療。

患上足跟痛患者必須做運動以改善氣血,由於本病常見於早上起床時,因此在起床時可穿上鞋襪,先用足跟踩地板二十至三十次,起初做本運動時或有痛楚,但隨著堅持運動後疼痛會逐漸減輕。

足跟痛的治療也可包括運用天灸療法,所謂天灸不局限於「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如同針灸和推拿等中醫療法,天灸治療可在任何時間進行,不必選定指定日子,按病人的身體表現把藥物混合成藥劑敷貼在指定部位,可選取壓痛點、足踝的腧穴、有強壯作用的足三里、和筋骨關係密切的腎俞等,有溫經散寒效果。

難治的足跟痛個案包括經常需要站立和步行的病人、肥胖或經常提重物者、不注意足部暖和者。此外由於足底氣血循環在年老、體虛者身上會較差,故如此類人士不慎患上足跟痛均需較長時間治療,患者應堅持治療並配合醫囑,促進治療效果。

37808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