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風癩 | 如何分辦「急性」和「慢性」蕁麻疹?中醫解說風疹症狀及治療方法

風癩 | 如何分辦「急性」和「慢性」蕁麻疹?中醫解說風疹症狀及治療方法

邱宇鋒
註冊中醫師
日期: 2021-12-21

風癩-蕁麻疹-症狀及中醫治療

蕁麻疹(俗稱「風癩」的風疹)發病症狀

俗稱「風癩」的風疹或蕁麻疹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風疹的發病時間較短,有明顯食物或環境接觸的誘因,中醫認為病機屬風熱外襲,一般可在治療並配合消除致敏原後兩、三個星期而逐漸痊癒。慢性風疹的發病時間較長,病情反覆時好時壞,沒有明顯的食物或環境接觸誘因。多數患者的風疹發作常有時間性,往往在夜間加重,白天消退。患者在服用像西藥「抗組織胺」時症狀可以減輕,但藥力消退後皮疹常再度出現,反映身體內部狀態失調,無法自行調節,以致容易反覆出現皮膚過敏反應,如皮膚出紅疹、痕癢、局部浮腫而形成風團。

蕁麻疹(風癩)為甚麼會在晚間加重病情?

為甚麼這類慢性風疹的發作會有時間性,病情常在黃昏及晚間加重,至第二天早上逐漸消退呢?從中醫角度乃是與晝夜的陰陽變化循環有關。在正常情況下,白天陽氣盛,主活動,身體的功能也較活躍。夜間陰氣盛,主休息,身體的功能亦趨於靜止。對於一個內熱偏盛、陰精虧虛的人,在晚間容易出現虛火,虛火上炎的其中一個表現便是在皮膚上可見淡紅至鮮紅色的皮疹,實質為毛細血管的擴張,同時常誘發如腫脹、痕癢等反應。

很多慢性風疹患者的病情常在晚間加重,白晝紓緩,病機與本身精血不足,以致虛火上炎有關,在治療方面既要降火,亦要滋陰填精,調整身體內部氣血陰陽的狀態。

風癩-蕁麻疹-症狀及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蕁麻疹(風癩)的方法

在清熱方面,常用有清熱、涼血作用的中藥,如生地黃、赤芍、玄參、牡丹皮等,輔以有清泄虛火作用的中藥,如知母、黃柏合用。除清熱涼血降火外,由於這種夜重日退的風疹的病機與陰虛、精血不足之本有關,故必須同時予以養陰補益,通過滋補肝腎、補益精血來固本。在補血方面常用方藥包括熟地黃、白芍、當歸、大棗、四物湯、八珍湯,養陰方面常選配枸杞子、桑寄生、麥冬、懷牛膝、何首烏、六味地黃丸、左歸丸等。中醫有句名言:「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治療由於體內失調而引起的慢性風疹,不能像治療急性風疹般單純驅風消除外邪,要調血,糾正身體內部功能。

風癩-蕁麻疹-症狀及中醫治療

沒有明顯致敏原的蕁麻疹(風癩)的治療方法

但有一部份慢性風疹的發作程度與晝夜無關,甚至無明顯的時間性,也沒有明顯的食物或環境致敏原。這類慢性風疹患者臨床上較少,治療這類慢性風疹就需要按照個別四診表現判斷病機,不能墨守成規地滋陰、養血。臨床上碰過有因肝鬱化熱導致慢性風疹發作,這些患者每當處於緊張、焦慮、憤怒狀態時便會誘發風疹,具體病理與神經調節失常有關,患者需要疏肝、清熱,常用藥如小柴胡湯、丹梔逍遙散。也有部份慢性風疹患者屬於中醫術語「營衛失調」的狀態,常見表現為特別畏風怕冷,少許冷氣、風扇亦受不了,但身體又不時發熱,不能多穿衣物保暖,容易出汗,對於冷熱溫差的適應很差。針對這類患者既要一方面固表,另一方面同時清裡熱,不能單純用寒涼清熱的藥物,要寒溫並用,表裡同治,常用藥包括桂枝湯、小柴胡湯一類。

風癩-蕁麻疹-症狀及中醫治療

蕁麻疹(風癩)患者的飲食宜忌及生活貼士

一般而言,患上慢性風疹者日常應少吃辛溫、燥熱的食物,包括辛辣、煎炸、炒爆,火鍋、燒烤,以及牛肉、羊肉、辣椒、薑、蒜、咖哩、朱古力、咖啡等熱性食物,避免用溫熱藥進補如人參、鹿茸、薑茶、艾灸,減少對身體及皮膚造成刺激。日常要留意保持充足休息,睡眠不足會導致陰虛內熱,加劇失調。此外需注意調暢情志,避免持續處於高壓、緊張、暴躁易怒的狀態。

 

306298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