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糖尿病|中醫淺談初/中/晚期糖尿病患者治療策略和養生建議

糖尿病|中醫淺談初/中/晚期糖尿病患者治療策略和養生建議

邱宇鋒
註冊中醫師
日期: 2023-10-04

每年的十一月十四日是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在都市的發病越來越普遍,隨著生活模式的改變,估計患上糖尿病的人只會越來越多。中醫對糖尿病人的身體狀況的認識歷史悠久,對於不同階段的糖尿病及高血糖症患者均有不同的治療策略和養生建議。

糖尿病並不等於中醫的消渴,「消渴」是用來形容陰虛燥熱的身體狀態,以及與這種失調相關的症狀。患上糖尿病的人,尤其是初期或晚期糖尿病人,都不常出現消渴的反應,故此在中醫辨證診治時應當謹慎,需要按照患者所出現的問題判斷需要採取哪些治療方法。

初期糖尿病:治療策略和養生建議

初期糖尿病,往往僅見血糖值升高,而無相關的症狀,多見於中年人。這些患者多數有肥胖、飲食不節的問題,肥胖容易積聚痰濕,嗜食肥甘厚味亦容易令身體積熱,逐步形成濕熱內蘊的身體狀態。由於此時熱盛津傷不明顯,身體尚能適應濕熱積聚的狀態,故患者多無不適,或僅在驗血、篤手指時發現血糖高了。這時候患者就要高度警惕,慎防病情惡化,演變成燥熱津傷的消渴。患者必須努力節制飲食和控制體重,在此階段應透過生活、飲食調節改善體質,在可行情況下盡量避免用藥。一般人以為只有肥人才有機會發生血糖過高,其實不然,瘦人也會血糖高和患上糖尿病,不過他們得病的原因可不是因為飲食過量,而是較傾向於本身體質失調、壓力過大、長期過勞不夠休息,這些都會逐漸導致陰虛津虧,形成消渴問題。

糖尿病中期:治療策略和養生建議

到糖尿病中期,患者多數有症狀,俗稱三多一少,即是口乾、易肚餓、尿多、體重減少,提示病情進展到消渴階段,出現陰虛燥熱的失調,而這種失調狀態常令身體已經無法自我調節適應,因此就會出現病徵。這時候生活作息的調節、食療等只起輔助作用,最主要是及時、積極用治療手段糾正身體狀態。中醫視病人的體質、病況常用滋補肺陰、胃陰、腎陰的治療方法,兼清虛熱,改善消渴症狀,糾正陰虛燥熱的身體失調,從而希望在血壓、血糖值上反映身體狀況有改善。

糖尿病晚期:治療策略和養生建議

糖尿病晚期,多是長期血糖控制不理想,以中醫的病機是陰虛津傷的狀態持續和惡化,具體常見影響腎功能,造成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眼底病變、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等。中醫是如何理解這些糖尿病併發症呢?凡陰虛津傷的狀態進一步發展,因為津液不足、精血虧虛兼運行不暢,勢必形成血虛、血瘀。故晚期糖尿病人皮膚暗黑、乾燥、面色變暗,就是血瘀。糖尿病腎病的病人往往伴隨貧血、血色素低,形成身體虛弱,容易疲倦,或者糖尿上眼後血管狀態不理想,或肢體末端因血氣不運而感覺差、麻木,與中醫血虛證、血瘀證有一定關係,所以對晚期糖尿病,補血、活血化瘀是中醫治療方向之一。其次,由於陰虛而有機會形成陰損及陽,出現陰陽兩虛,患者的典型表現是怕凍、無活力、大便水瀉,西醫認為這多與腎功能差有關,中醫的對應治則可參考補陽,或陰陽並補。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22916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