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陳敏兒兩度經歷喪親之痛 | 醫生談持續性複雜哀慟疾患是甚麼?

陳敏兒兩度經歷喪親之痛 | 醫生談持續性複雜哀慟疾患是甚麼?

沈君豪
精神科專科醫生
日期: 2021-10-15

如何面對喪親之痛-醫生談持續性複雜哀慟疾患2

藝人廖啟智(智叔)剛本年 3 月因癌病返回天家,令不少認識智叔的朋友及觀眾很不捨。日前智叔太太陳敏兒與一眾好友聚會,在相片中展露笑顏,大家也頓時為她的難關鬆一口氣。雖然筆者本人不認識陳敏兒,但知道她有堅定的信仰,亦有保持社交,相信她正一步一步走出喪親之痛。

如何面對喪親之痛-醫生談持續性複雜哀慟疾患3

其實至親離世,作為家人必然非常哀痛不捨。有些人喪失至親後多年仍不斷懷念死者,以至影響正常的社交生活,便要多加留意!精神科專科醫生沈君豪指,倘若喪親後哀傷心情未隨時間過去遂漸減退,並持續超過半年以上無法緩和,便有機會是屬於「持續性複雜哀慟疾患」,這種情況有別於一般的哀傷,是需要接受治療的。喪偶或子女去世的人士較難接受親人不在的現實,有喪子二十多年的父母哀傷程度不減。

苦思離世至親 影響社交生活

外國數據顯示,喪親者中,大概有7%的人士會患上複雜性哀傷。沈醫生估計,本港每年四萬宗死亡個案,以每名死者有四名親屬計,持續性複雜哀慟疾患患者每年可高達一萬人,問題不容忽視。患者會持續並強烈地想念死者,無法接受去世的事實,覺得失去死者,如同失去人生價值。更會因害怕談及死者生前逸事,而拒絕與親友見面。以往常與死者同遊的地方,亦不敢再去,因而將自己孤立起來,生活如行屍走肉般。

如何面對喪親之痛-醫生談持續性複雜哀慟疾患1

喪偶喪子女較嚴重

相信大家還記得敏兒也有喪子的經歷。其實研究顯示,喪偶或失去子女的父母哀傷程度較嚴重。一名四十多歲母親因二十多年前沒理會家中一個櫃的櫃腳破舊,其後倒下不幸將年幼兒子壓死。她一直因「害死兒子」而感內疚,患上抑鬱症。另有一名與女兒關係特別親密的六十多歲母親,女兒於十年前因病去世,她頓失倚靠。十年來,這位母親不單在房間掛上女兒遺照,更每日為女兒倒一杯水。經了解下才得悉她女兒去世前曾表示感到口渴,但當時醫生指病人不可喝水,母親因無法達成女兒臨終心願,故每日倒水給去世女兒,藉以希望「為個女做番啲嘢」。很多時,這些患者拒絕接觸外界,亦不主動求助,因長時間活在痛苦中,日常生活難免受影響,直至身體不適求診才被發現。該名失去女兒的母親因長期難入睡和疲倦,到普通科門診求醫,醫生發覺她愁眉苦臉,引導她講出心聲,才發現她喪女心結未解,轉介精神科跟進。因此,此類個案有賴家庭醫生或患者親友發現。

如何面對喪親之痛-醫生談持續性複雜哀慟疾患-哀傷治療

哀傷治療 助解鬱結

為助患者走出傷痛,沈醫生早於2011-2014年掛美接受複雜性哀傷治療(Complicated Grief Treatment)之培訓,多年來為持續性複雜哀慟疾患患者提供針對性的心理治療。在治療中,醫生會先評估患者喪親的經歷、與離世親人的關係史,喪親者的思維模式,例如較常見的過分自責,「如果…就不會…」等的思想陷阱,以及其生活模式中出現的問題等,透過心理治療讓患者解開哀傷過程中的糾結、接受親人去世的事實,而治療重點就是重新建構與離世者的關係連結。有需要時會邀請患者家人共同參與,協助患者重建正常生活和重整人生目標。

圖片來源(部分):網上圖片、TVB截圖

 

8143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