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新冠肺炎 >  港大醫學院倉鼠研究 證實新冠病毒短暫損嗅覺神經元致失嗅覺

港大醫學院倉鼠研究 證實新冠病毒短暫損嗅覺神經元致失嗅覺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0-05-15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及病理學系的研究團隊利用金倉鼠研究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SARS-CoV-2)的發病機制和傳播模式。結果研究發現,倉鼠感染SARS-CoV-2後出現的病徵,與人類感染新冠病毒病後出現的輕度症狀相似;而受感染的倉鼠可以透過直接接觸或空氣將病毒傳播予其他倉鼠,這反映該動物模型有助將來研究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和藥物的有效性,亦是全球首次利用動物模型研究SARS-CoV-2對與人類嗅覺相關的嗅覺上皮和神經元的損害,或可解釋有些新冠病毒病患者暫時喪失嗅覺的機制。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副教授嚴慧玲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在港大醫學院的三級生物安全水平實驗室內進行相關系列實驗,成功發現SARS-CoV-2能夠在倉鼠的呼吸道和腸道複製,引致肺炎和體重明顯下降。除了感染鼻上皮細胞外,研究亦顯示SARS-CoV-2可以感染倉鼠鼻粘膜中的嗅覺神經元,這發現或可為部分新型冠狀病毒病患者暫時喪失嗅覺提供解釋。此外,嗅覺神經元所受到的損害似乎僅屬暫時性質,相關組織之後會快速修復。

在傳播模式方面,感染 SARS-CoV-2後的倉鼠,可以透過直接接觸或空氣將病毒傳播予其他倉鼠,而透過被污染的籠子(污染物)的傳播效率則較低。此倉鼠動物模型將有助研究新型冠狀病毒干預措施(藥物及疫苗)的有效性,以及其傳播模式。

雖然研究團隊在受SARS-CoV-2感染的倉鼠鼻腔或糞便中,能夠連續至少14天都檢測到病毒核糖核酸(RNA),但卻只在牠們感染後首6天檢測到具傳染性的病毒。研究證明,病毒可以由受感染倉鼠傳播到其他倉鼠的有效傳播期為少於6天。

因此,研究人員可能持續數周在受感染動物(和患者)中檢測到病毒RNA,但倉鼠(或患者)在病徵出現的一周後,通常已經無法檢測到具傳染性的病毒,因而不再具傳播能力。嚴博士強調,是次研究結果與本港衛生署近期對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終止隔離準則吻合。

港大醫學院病理學系臨床教授黎國思教授補充:「感染病毒後影響嗅覺的鼻粘膜上皮和神經元損害不僅可以解釋患者喪失嗅覺的機制,同時亦顯示,至少在動物模型中,感染所造成的嗅覺損害似乎並非永久性。」相關研究結果已在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
圖片來源(部分):香港大學醫學院

參考資料:Pathogenesis and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in golden hamsters

Text:Fion

要遠離新冠肺炎,就要從日常防疫著手。健康生活易防疫專區有齊醫用口罩、個人清潔、家居衛生及增強免疫力保健品,即去選購!


延伸閱讀:
1710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