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要恰眼瞓 踢走「亞健康」
編輯: May Chan
日期: 2011-03-21
平時雖無大病痛,但就成日覺得眼瞓、提唔起精神兼周身骨痛,你很可能已落入亞健康的狀態了。千萬別以為無病無痛就等於好健康,工作忙碌的日子,大概讓你忽略了身體發出的訊息,就襯今日世界睡眠日,讓中醫師教你如何得到一晚安寧,踢走「亞健康」。
亞健康概念
亞健康是近年來提出的新名詞,過往亦稱為「第三狀態」,意思指健康是「第一狀態」,疾病是「第二狀態」,而「第三狀態」則介乎於健康與疾病之間,既非疾病也非健康。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健康是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種狀况,不僅指沒有生病或體質健壯」。研究發現,處於健康狀態的人只佔10%,疾病狀態約佔20%,而亞健康狀態者則高達70%。
亞健康最常見的狀態是:
- 容易疲勞
- 睡眠紊亂
- 心慌氣短
- 食慾不振
- 多種痛症
失衡失調大件事
從中醫的角度看,亞健康的發生及發展,根本就在於機體的平衡失調,概括來說有:陰陽失調、氣血失調、精血衰少及臟腑功能紊亂和障礙。
科學養生面面觀
1. 養生貴於順應自然
俗語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季節時令此消彼長的陰陽變化,是促使萬物表現出生態過程的根本原因。宇宙萬物、人的生活起居、精神情緒及養生活動都不能違背這一自然規律。這就是所謂「天人相應」的原則。
2. 情志養生
傳統醫學中提出「靜神養生法」,是有效的心理健康保健法。情志是人的常情,但如果超越了人的生理限度就會發生變化。《內經》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即是說人要知足常樂,心胸豁達,陶冶性情,慎防動氣,戒驕戒躁,善調情緒等,這樣疾病自然都會減少。
3. 飲食養生
《內經》又謂「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
傳統醫學認為「藥食同源」,即是說,食物和藥物一樣,根據不同的性味歸經,對五臟六腑產生不同的作用,中醫的飲食養生就是根據這一原則來調節,從而達到滋養臟腑和預防疾病的目的。中醫認為,春天適宜養肝和健脾,多吃蔬菜、豆製品、雞、魚和蛋類等食物不會錯。
4. 運動養生
生命在於運動。古人早就認識到「流水不腐,戶樞不蛀」的道理。春季也是身體代謝能力最佳的時段,適量運動對健康很有幫助。所謂適量,就是每個人必須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
5. 藥物養生
中醫會按照各人表現出來的各種症狀,找出病人的發病原因。而人的體質有虛和實,應該服不同的藥。傳統的藥物養生多以補益中藥為主體,用以滋補人體的五臟六腑和調養氣血陰陽。
從各方面做好自己,自然有覺好瞓!
撰文: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彩頤康健坊綜合醫療護理中心
1387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