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濕疹用藥|30歲女自小患濕疹 全身傷口滲血水流膿 發燒頭暈求醫證染惡菌 醫生:細菌入血致低溫症 嚴重可致命

濕疹用藥|30歲女自小患濕疹 全身傷口滲血水流膿 發燒頭暈求醫證染惡菌 醫生:細菌入血致低溫症 嚴重可致命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3-11-14

濕疹用藥

濕疹令病人飽受身心折磨。現年30歲的Cat,歲半開始便患上濕疹,發作時皮膚又痕又痛,嚴重時會「出水」發炎,時好時壞並經常復發。然而,她認為塗醫生處方的豬油膏/凡士林,加上使用時要按比例和類固醇混和一起搽,覺得非常麻煩,因此醫生指示一日搽4次潤膚膏,Cat多數只搽一次半次;開始踏足社會後,也不能在上班途中搽潤膚膏,便更難跟足醫生要求的次數。

濕疹用藥真實病例|嘗試過多個偏方 均無助改善濕疹

雖然Cat本身知道類固醇有效,惟她都未必跟足醫生的吩咐:一來擔心長期使用會有副作用,而最大原因是因為她覺得用藥期間症狀有好轉,停藥後又即時轉差,為免失望,倒不如不開始用藥,不想再有假希望。至於濕敷,她覺得麻煩又辛苦。為治好濕疹,Cat坦言也嘗試過不同另類的方法,包括金銀花、海鹽、天然手工梘等,只欠「符水/神打」未試過,但全都沒有幫助。

「最嚴重的一次大約是在大學畢業前後。我一直記著醫生說過這個病症會隨長大而好轉,所以抱著一絲希望,誰想到長大後不單沒好轉反而更差,我開始感到絕望;加上考試壓力,令病情加劇」。當時Cat的皮膚大範圍發炎,只要一坐低起身整個地下都是皮屑。最嚴重的時候,全身差不多滿佈傷口,又紅又痛;傷口不停滲出血水及流膿,厚厚的敷料因染滿血水需要每半小時更換一次。

Cat跟著開始發熱又發冷,人又疲倦頭暈,以為是發燒,最後到急症室求醫,量度體溫時才知道只有攝氏35度多。醫生檢驗到皮膚有大範圍感染金黃葡萄球菌,還有細菌入血的情況,所以便引發低溫症,皮膚的冷熱感覺也失去功能。

「醫生說幸好我及時求醫,因為細菌入血若處理不當可能會有生命危險。」當時Cat使用了最強勁的抗生素,對付引起感染的病菌,且住院一個月才出院,但後來情況又轉差。「原來我感染的是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之後再入院時醫生已不敢用最強勁的抗生素,擔心我肝腎功能受影響,這次要住院3星期情況才穩定下來。」出院後Cat也無從得知如何預防細菌感染及特別護理,她只好盡力控制好濕疹情況。

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教授

濕疹用藥|可致金黃葡萄球菌繁殖機會增

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教授解釋,金黃葡萄球菌是皮膚表面常見的細菌,當濕疹發作時,皮膚微生態失衡了,害菌數量增加,益菌減少,增加了金黃葡萄球菌的繁殖機會。過多的金黃葡萄球菌會形成生物膜,並產生超級抗原、毒素、酶和其他蛋白質。這些物質會加劇炎症反應,堵塞汗管,引起痕癢,令皮膚屏障進一步受損,引起惡性循環,傷口亦會受到感染,令病情加劇惡化。

濕疹用藥|調查:逾9成人認為類固醇副作用很大

濕疹關注組於10月透過網上問卷成功訪問200名濕疹患者,70%為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是次調查發現,在用藥方面,87%受訪者曾獲處方治療濕疹的藥物類固醇,當中多達56%未有跟從醫囑使用藥物及完成療程,原因主要是擔心有副作用,其次分別有認為病情好轉後便沒需要繼續用藥;以及認為治療無效而自行中斷療程等。

而對於使用類固醇治療濕疹,大部分受訪者都存在謬誤或偏見,逾九成受訪者同意/非常同意類固醇副作用很大,症狀改善後要盡快停用類固醇;逾八成同意/非常同意使用類固醇會上癮,會盡量不使用等。

必備藥物|「看門口藥」

濕疹用藥|近8成受訪者擔心抗生素副作用

另一方面,問卷調查結果亦反映逾4成受訪患者會按醫囑使用抗生素但卻未有完成療程,皆因79%受訪者擔心副作用;逾6成受訪者認為使用抗生素會產生抗藥性,會盡量不使用;27%認為治療無效;21%認為情況改善便沒需要繼續用藥。

濕疹關注組總結調查結果表示,過半數濕疹患者未有跟從醫囑使用藥物及完成療程,情況令人憂慮,主因是擔心類固醇及抗生素帶來副作用。然而,濕疹患者本身的皮膚屏障受損,容易出現皮膚感染,其中最常見的是金黃葡萄球菌感染,嚴重感染個案甚至會引致惡菌入血,有機會造成生命危險,絕對不能輕視。

2881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