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淋巴癌成因|摸到硬塊不痛且會生長要小心,或是淋巴癌警號!醫生拆解淋巴癌症狀、診斷及治療方法

淋巴癌成因|摸到硬塊不痛且會生長要小心,或是淋巴癌警號!醫生拆解淋巴癌症狀、診斷及治療方法

編輯部
編輯: 編輯部
日期: 2024-03-01

淋巴癌成因|摸到硬塊不痛且會生長要小心,或是淋巴癌警號!醫生拆解淋巴癌症狀、診斷及治療方法

淋巴系統滿布全身,一旦淋巴出現惡性腫瘤,淋巴癌治癒率高嗎?到底淋巴癌有甚麼症狀?可以如何診斷及治療?今天有請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詹楚生醫生為大家詳細拆解有關淋巴癌成因、常見症狀、診斷及治療方法等相關資訊。

淋巴癌常見症狀: 急性vs慢性有甚麼不同?

淋巴癌屬於血癌的一種,有別於其他血癌如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癌的一大特點是有硬塊可以摸得到。如果有腫大的淋巴結而按壓又感到疼痛,則未必是淋巴癌。反之,如果淋巴結有持續漲大超過三個星期,並在按壓時不感疼痛,則有機會是患上淋巴癌的症狀。

淋巴癌有急性與慢性之分,急性淋巴癌除了上述的硬塊及其生長速度快,有時還會伴隨快速消瘦、盜汗、發燒等B型病徵,所以較容易被發現。而慢性淋巴癌除了有硬塊,一般沒甚麼病徵,不會痛、生長速度又慢,病人往往摸到異常突起才發現;如果腫瘤處於淋巴結外,如胃部,或肺、腦、血管、甲狀腺等位置,很可能摸不到硬塊,因此淋巴癌在診斷上更具挑戰性。

淋巴癌是如何診斷?

如果懷疑有淋巴癌,例如摸到有硬塊或有相關病徵,患者應儘早求醫。要診斷淋巴癌,醫生會先取活檢,確診後為病人進行PET/CT影像掃描作分期調查,從而準確地了解身體受影響的範圍;亦會進行其他檢查,例如進行抗體檢測為淋巴癌分類。

醫學新知

淋巴癌每年新症趨逾千

香港每年過千宗淋巴癌新症中,近8成都是B細胞淋巴癌,另外有約15%屬T細胞淋巴癌,5%屬NK細胞淋巴癌。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LBCL)是最常見的B細胞急性淋巴癌,佔所有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的6至7成。因此,患者需要於確診後把握治療黃金時間,並及早求醫。

淋巴癌常見預後評估方案

醫生在治療前,會先根據IPI國際預後指數(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為病人評估,綜合病人年齡、腫瘤期數、LDH濃度、淋巴結外受影響器官的數量,及病人身體狀況進行計算。一般而言,IPI指數愈高,復發風險也會愈高。醫生會根據計算出的風險,再評估並制定治療方案。

治療

淋巴癌治療方法:標靶+化療

由於現今藥物對淋巴癌的反應比較理想,因此治療方案普遍以藥物為主。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淋巴癌病人才需要做手術,包括:

  1. 手術主要作用為切除腫瘤組織進行活檢以確定淋巴瘤
  2. 腫瘤位置對病人性命構成即時威脅,例如壓著膽管、胃出血等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的標準一線治療是接受抗CD20單抗標靶藥配合化療的治療組合。標靶治療及化療同時使用能夠產生協同效應,可以達到「1+1大於2」的治療效果。此一線治療方案已沿用了約20年,亦有較高的治癒率。可是,仍有高達四成患者出現復發或對現行標準治療無效。若不幸復發,DLBCL的治療就更具挑戰性。此類病人除藥物治療外,自體骨髓移植、CAR-T細胞治療也是治療方案之一。近年, DLBCL的一線治療亦新增雙標靶治療組合 — 結合抗體和化療於一體的藥物 —CD79B 抗體藥物複合體,讓患者多一個治療選擇。

淋巴癌年輕患者真實個案分享

年紀越大患癌的機率越高,但其實年青人、兒童也有機會患上淋巴癌。詹醫生分享有一位女病人只有26、27歲,確診了MYC及BCL-2雙表達(double expressor)淋巴癌,由於有兩種致癌基因,更容易擴散,緩解的機率較低,復發率亦更高。該病人被發現有較多淋巴結外的腫瘤,檢查發現骨頭內、骨髓、兩個卵巢也有,幸好藥物治療的效果非常好。該病人的淋巴癌雖然已完全緩解,但她定期亦需要服用預防中樞神經復發的藥物及按時覆診追蹤觀察。

詹醫生寄語,淋巴癌相較其他實體腫瘤(solid tumor)如肺癌、腸癌及肝癌有較高的治癒機會,即使淋巴癌患者病情已屬晚期,但仍有治癒機會。即使面對高惡性淋巴癌如DLBCL,不少第四期DLBCL患者仍有機會在接受治療後痊癒。故此,不論任何期數的DLBCL患者,應在剛確診後積極面對疾病,以減少復發及增加治癒機會為目標,尤其是隨著治療選擇增加,患者可以在了解個人病情後,選擇更適合的一線治療,達致「治療一Take過」的效果。

3276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