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癌分為腎細胞癌、腎盂癌、腎腺癌及其他較少見的腫瘤如肉瘤等,當中腎細胞癌是腎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會長、臨床腫瘤科專科鄺維基醫生指出:「在本港,腎癌最常見的發病年齡在50歲以上,以65至75歲達到最高峰,現時每10萬名港人中,平均約有10人患上腎癌。早期的腎癌可能出現一些輕微的徵狀,如果及早發現,可以增加治愈的機會。三大典型的病徵是血尿、腰痛,以及在腹部發現硬塊。」
若罹患轉移性腎細胞癌代表癌病已經擴散,當中分為低、中、高風險以估算預後。化療對患者作用不大,治療會以標靶藥物為主。導致腎癌的主要原因是體內的抑癌基因產生突變,而腎細胞癌的生長與血管生成有密切關係。標靶治療藥物可以防止血管生成,有助抑制腫瘤的生長。多年來第一線的標準療法是標靶治療,療效雖然不錯,但可惜治療反應率較低,而且應用在中至高風險患者上的作用也不太理想。